说真的,每当我刷到或者听到谁一本正经地讨论“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这回事儿,心里总忍不住要翻个白眼。啥年代了,谈婚论嫁、找个伴儿过日子,还能拿尺子量出个最佳答案来?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老黄历翻出来的,带着点儿莫名的执拗和……怎么说呢,有点儿可爱又有点儿可笑的天真劲儿。
你想啊,找对象多复杂一件事儿,涉及到三观啊、性格啊、家庭背景啊、对未来的规划啊,还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化学反应,怎么就硬生生给简化成了一个数学公式?男方身高减去女方身高等于某个“黄金”数字,然后咔嚓,就是最佳配对?人生要是这么简单,那可太无聊了吧。
我认识不少情侣,或者说,夫妻。那身高差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男生高得像棵树,女生小小一只,依偎在他旁边,看着特有画面感,像什么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也有的女生比男生高,或者差不多高,两个人站一起,挺拔又自信,那种并肩而行的感觉,也特别好。还有那种,男生女生身高都平平无奇,但他们相处起来,眼神里全是彼此,那种默契是外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的。这些真实的例子,哪一个符合所谓的“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呢?或者说,他们需要符合吗?

我猜想,之所以会有这个“表格”的存在,大概率是源于某种社会审美或者潜意识里的期待吧。可能觉得男生就该高大,女生就该娇小,这样走在一起才“好看”、“和谐”。就像过去的婚俗里讲究门当户对一样,身高差也成了一种外在的、容易量化的“配对”标准。但“好看”和“过得好”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啊!一张放在网上的 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 ,能告诉你半夜谁会起来给你倒水,谁能在你一句话没说的时候就懂你的不开心吗?不能,对不对?
而且,这种“身高决定论”其实挺伤人的。对于那些身高不那么“标准”的人来说,这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你在婚恋市场上就是“减分项”,你的选择范围变窄了。这不是给人的自尊心添堵吗?真正的爱,难道不是应该跨越这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吗?如果一个人因为对方的身高不在“最佳”范围内,就犹豫了,退缩了,那他到底爱的是这个人,还是那个身高标准?
我有个朋友,她个子挺高的,差不多170+,她以前找对象就特别在意对方身高。总觉得男生得比她高,不然没有安全感。她也去看过那些所谓的 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 ,对照着找。结果呢,找到几个身高符合要求的,相处下来不是性格不合,就是没啥共同语言,最后都不了了之。后来她想开了,觉得不能被这种条条框框限制住。然后她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身高比她稍微矮一点,但那个人啊,特别幽默,特别体贴,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俩站在一起,她穿着高跟鞋可能就比他高一点点,但你看他们聊天时那种投入的样子,谁会在意那几厘米的身高差?他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比那些只看身高配对的不知道幸福多少倍。
所以,你说这个 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 ,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或者说是择偶焦虑下的产物吧。大家总想找个确定性的东西来指导自己,尤其是在面对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时。但感情这回事儿,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它不是做数学题,1+1=2那么板上钉钉。它是两个人磨合、扶持、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身高只是外形的一部分,而且是基本无法改变的一部分。难道我们要因为一个无法改变的物理属性,就否决掉一段潜在的可能性吗?这太武断了,也太可惜了。
当然,我不是说身高完全不重要。个人喜好嘛,每个人都有。有人喜欢高个儿,有人无所谓,这都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不应该让一个冰冷的“表格”或者一个泛化的“最佳”标准,来定义你的幸福。真正的“最佳配对”,是那个让你感到舒服、自在、被爱、被理解的人。是那个愿意陪你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分享柴米油盐的人。那个人可能比你高很多,可能跟你差不多高,也可能比你矮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去认识不同的人,和他们真诚地交流上,远比去研究那张虚无缥缈的 男女身高最佳婚配表格 要有意义得多。爱情和婚姻,是两个灵魂的契合,不是两具躯壳高度的匹配。别让那些看似科学却毫无人情味儿的表格,限制了你寻找幸福的脚步。去找那个让你笑、让你安心、让你想和他一起变老的人吧,至于身高?让它见鬼去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