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汉代,绕不开那些金戈铁马、王侯将相。但今天,我想把镜头拉近,拉到寻常巷陌,拉到那一个个红烛摇曳的夜晚,看看汉代的男女,他们缔结婚配,到底叫什么?
答案,其实就藏在我们今天依然在用的一个词里: 婚姻 。
只不过,在两千年前的大汉,它更准确的写法是—— “昏姻” 。

对,你没看错,是黄昏的“昏”。
昏,不是头昏脑涨,而是时间,是黄昏时刻。 为什么要在黄昏办这人生大事?这里头的讲究可就深了。古人认为,黄昏,是阴阳交替的神秘时分。白天属阳,夜晚属阴。而婚礼,恰恰是男(阳)家迎娶女(阴)方,是阴阳结合的象征。所以,迎亲的队伍必须在暮色四合时出发,踏着夕阳的余晖,去完成这场天地间最庄严的契约。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夕阳把长安城的轮廓染成一片金红,车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只有“青庐”里透出的温暖光晕和人们低声的祝福。这本身,就是一首诗。它把一场世俗的结合,瞬间提升到了与宇宙节律同步的高度。所以, “昏”是礼,是时间的选择,是整个仪式感的核心。
再看那个“姻”字。拆开看,一个“女”,一个“因”。《说文解字》里说,“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这话说得有点绕,但意思很直白: 女方,是缔结这门亲事的“原因”和纽带。 夫家因为娶了这个女子,才和她的娘家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姻亲”。这个字,本身就点明了女性在亲族网络构建中的核心作用。虽然汉代社会男尊女卑,但在“姻”这个字上,女性的价值,是被庄重承认的。
所以, “昏姻”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幅微缩的汉代婚礼风情画。它告诉你时间(黄昏),告诉你核心(因女而成的亲缘关系)。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是充满了仪式感和哲学意味的称谓。
当然,光知道叫什么还不够,汉代人走完这一整套流程,那才叫一个繁复讲究,每一个环节都浸透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密码。
整个过程,被后来的儒家经典《仪礼》和《礼记》规范为“六礼”。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一丝不苟地做全套,但其中的核心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汉代人的骨子里。
一切的开始,叫 “纳采” 。这可不是小伙子捧着玫瑰花去姑娘家楼下表白。这是男方家庭,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媒人,带着一份像样的礼物,正式到女方家提亲。这份礼物,通常是一只大雁。为什么是雁?因为古人观察到,大雁这种候鸟,飞行守时,从不失信,而且一生只有一个伴侣。用雁作信物,传递的是“守信”和“忠贞”的承诺。你看,连礼物都得这么有文化内涵,汉代人谈个恋爱结个婚,真是把仪式感拉满了。
女方家要是觉得可以,就会进入下一步, “问名” 。这步特别关键。男方会请媒人去问女方的生辰八字。拿回来干嘛?占卜。找个算命先生,看看两人的八字合不合,会不会相克。这在今天看来有点迷信,但在当时,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郑重祈福。人们相信,好的“昏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要顺应天意的。
卜得吉兆,接下来就是 “纳吉” 、 “纳征” 。前者是把占卜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后者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下聘礼”了。丝绸、车马、金钱……丰厚的聘礼,既是男方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对女方家庭养育之恩的感谢和尊重。
然后,就到了 “请期” ,也就是商量个好日子。这同样需要占卜,选一个黄道吉日,确保万事顺利。
最后,也是最高潮的一步,就是 “亲迎” 。新郎要亲自,在黄昏时分,驾着车马去新娘家,把她迎回来。
而整个婚礼仪式里,我个人觉得最美、最触动人心的,不是拜天地,而是 “合卺(jǐn)之礼” 。
“卺”,是一个匏瓜,也就是葫芦。把一个完整的葫芦,用线剖成两个瓢。新郎和新娘,各自拿着一个瓢,盛上酒,先各自喝一口,然后交换,再喝一口。这个动作,寓意着从此二人合为一体,同甘共苦,祸福与共。你想想,那粗糙的葫芦瓢,带着植物天然的清苦气息,盛着微甜的米酒,在摇曳的烛光下,两个人眼神交汇,一饮而尽。这种质朴又深刻的仪式,比起今天在华丽酒店里,用高脚水晶杯碰杯,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合卺” ,它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是一种融入骨血的承诺。所以我们今天说的“喜结连理”,某种意义上,它的精神鼻祖就是这“合卺之礼”。
当然,汉代的“昏姻”也并非全是田园牧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命运的赌博。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她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更有甚者,像王昭君那样的 “和亲” ,婚姻完全沦为了政治工具,个人的情感被彻底牺牲。那一声“出塞曲”,背后是多少女子的无奈和悲凉。
但即便如此,汉代人依然留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动人篇章。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可以“当垆卖酒”,不顾世俗眼光;焦仲卿与刘兰芝,更是用生命上演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礼教的束缚多么森严,人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是永远无法被完全压抑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汉代男女婚配叫什么?”
它叫 “昏姻” 。
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它是一整套关乎时间、关乎阴阳、关乎家族、关乎承诺的文化体系。它是一场在黄昏举行的庄严仪式,是一对新人用一个葫芦瓢缔结的生命誓约,是无数个家庭命运交织的开始。
今天,我们口中的“婚姻”二字,早已褪去了黄昏的色彩和匏瓜的清苦。但当我们回望两千年前的大汉,去咂摸“昏姻”这两个字的古老韵味时,或许,我们能对这份延续至今的人类最古老契约,多一分敬畏与温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