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关于男女婚配的歌曲:从甜蜜到现实的旋律

说真的,每次去参加婚礼,我最怕的环节,就是听那些 婚礼歌曲 。不是说歌不好,而是……太像了。简直就像是同一个U盘里复制粘贴出来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恨不得滴出蜜来,甜得让人有点儿齁。

《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和Jolin的对唱,经典吧?经典到我能在前奏响起的0.5秒内准确预测出下一句歌词,甚至连新郎新娘接下来会有的羞涩对视都能脑补出来。还有范玮琪的《最重要的决定》,那旋-律一出来,你就知道,哦,煽情环节到了,纸巾可以准备起来了。这些 关于男女婚配的歌曲 ,它们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闪闪发光的梦幻泡泡。在这个泡泡里, 爱情 是唯一的通行证,婚姻是童话的最终章,男女主角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不是在吐槽它们。真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大喜之日,能有这样美好的祝愿呢?那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对未来的高声宣告:看,我们多幸福!我懂。

探讨关于男女婚配的歌曲:从甜蜜到现实的旋律

但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觉得这些歌……有点儿“悬浮”?

就像你看一部偶像剧,男主角永远多金帅气,女主角永远善良可爱,他们排除万难,最终在洒满阳光的教堂里拥吻。可然后呢?电视剧就结束了。那些 婚礼歌曲 ,唱的也往往就是那个“拥吻”的瞬间。可 男女婚配 ,真正的故事,是从拥吻之后才开始的啊。

所以我私心里,总觉得有些歌,更像是婚姻的“B面”,它们不一定适合在婚礼现场循环播放,却更真实地道出了 婚姻 的肌理。

李宗盛大哥的歌,就是绕不开的存在。你听《我终于失去了你》,虽然唱的是失去,但那句“我终于失去了你,当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荣”,那种得到全世界却失去一个人的巨大荒谬感,不也反衬出那个人在生命中曾有的、无可替代的分量吗?再往深了想,婚姻里,难道就没有这种“光荣”与“失去”的博弈?为了家庭,你可能放弃了某个职业机会;为了孩子,你可能失去了很多独处的时光。这算不算一种“失去”?但你同时也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为人父母的“光荣”。大哥的歌,就是这么戳心,他从不给你糖吃,他给你端来一杯烈酒,呛人,但回味无穷。

还有莫文蔚的《阴天》。这首歌简直是婚姻生活的预言诗。“傻傻的两个人,笑得多甜。”这不就是婚礼上的新人吗?可后面呢?“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绝了。这才是过日子啊。激情会褪色,荷尔蒙会消散,剩下的是什么?是习惯,是陪伴,是“感情不就是你情我愿,最好爱恨扯平两不相欠”的默契与无奈。这首歌要是敢在婚礼上放,估计会被长辈打出去。但它却真实得可怕,它告诉你,完美的 男女婚配 不存在,能“扯平两不相欠”,在漫长岁月里互相担待,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我甚至觉得,有些歌,看似与婚配无关,却藏着最深的道理。

比如陈奕迅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这首歌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我愿意”,它只是在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婚礼上的誓言谁都会说,可日复一日的陪伴,在对方生病时递上一杯水,在对方沮丧时默默地坐在身边,这才是婚姻里最坚固的东西。 爱情 最终会变成亲情,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丧气,但换个角度想,亲情不才是最无法割舍的羁绊吗?

说到老歌,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必须有姓名。现在听来,它有点“老派”,有点含蓄。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最大胆、最直白的示爱了。我爸妈那辈人,他们的 男女婚配 ,可能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求婚仪式,没有精心挑选的钻石戒指,但他们会把这首歌录在磁带里,翻来覆去地听。那份感情,就像那轮朦胧的月亮,不明亮刺眼,却始终高悬,温柔地照亮彼此。它代表了一种更内敛、更注重承诺的 爱情 观。

所以你看, 关于男女婚配的歌曲 ,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光谱。一端是《水晶》那样晶莹剔透的童话,告诉你“我和你的爱情好像水晶,没有负担秘密干净又透明”。它很美,美得像个易碎的梦。另一端,则是像万能青年旅店《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里那种,虽然没直接唱婚姻,但充满了对生活真相的描摹——“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里面有妥协,有被 现实 磨平棱角的疲惫,但也有一种落到实处的、烟火气里的温情。

真正的生活,不就是在《今天你要嫁给我》的狂喜和“囿于厨房与爱”的平淡之间来回切换吗?

我们用一首歌来庆祝开始,这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往后无数个平凡、甚至有点烦闷的日子里,你能不能找到一首能和对方一起哼唱的歌。那首歌,可能不甜,可能有点跑调,甚至有点丧,但它属于你们,只属于你们。那才是专属于你们这段 男女婚配 关系里,最动听的旋律。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