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男女婚配等级绝命婚 ,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命理图谱,而是我三姥姥家那面斑驳的老墙。墙上,曾经挂着一张婚书,红纸黑字,据说是我太姥爷请当时镇上最有名的先生批的,上面朱砂圈着两个字:“上上等”。
可就是这“上上等”的婚配,我太姥姥念叨了一辈子我太姥爷的“不上进”。两个人,一辈子,就在同一个屋檐下,愣是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你问我信不信这个?我不知道。

这东西,像一阵风,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那么幽幽地吹过来,吹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在某些圈子里,这股风刮得尤其猛。什么“延年婚”“生气婚”,听着就喜庆,恨不得立马拉着对象去领证。可一旦被扣上 绝命婚 的帽子,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我有个发小,小A,人长得漂亮,工作也好,谈了个男朋友,爱得死去活来。眼看就要谈婚论嫁了,男方妈妈不知道从哪儿找了个“大师”,俩人八字一合,说是千年难遇的“绝命”,克夫败家,断子绝孙,能用的恶毒词儿全用上了。
那段时间,小A整个人都灰了。她不信,可那话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男方呢?一开始还信誓旦旦,说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结果呢?架不住亲妈天天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掰了。
掰了那天,小A拉着我喝酒,哭得撕心裂肺。她说:“我不是难过他妈信这个,我是难过,他竟然也动摇了。原来我们的感情,还不如一个素未谋面的‘大师’一句话来得重。”
这,才是真正的“绝命”。
所谓的 绝命婚 ,真的绝的是命吗?不,它绝的是两个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信任。它像一个预言,一个恶毒的诅咒,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给你判了死刑。从此,你们的每一次争吵,每一次不顺,都会被归结为“看吧,果然是命不好”。
这种无力感,能把最炽热的感情活活耗死。
更有意思的是,老祖宗的 男女婚配等级 还没走远,新的“等级制度”又粉墨登场了,而且伪装得更“科学”,更“理性”。
你看看现在的相亲市场,那不就是个活脱脱的 男女婚配等级 展览会吗?
男的,被明码标价:身高一米八以下是半残,年薪五十万以下是贫困,没个市中心大平层,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结婚。
女的呢?年龄是原罪,过了三十就是“剩斗士”;工作太强是“女强人”,没人要;没工作是“依附品”,没尊严。学历、家庭、户口、编制……一条条一款款,比批八字可细致多了。
这难道不比那个虚无缥缈的 绝命婚 更让人窒息?
我见过一个朋友,金融圈的精英,给他介绍女朋友,他掏出个Excel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列着几十项指标,从身高体重到父母的退休金,每一项都打分,最后算个总分。他说,这是“量化择偶”,规避风险。
我当时就想笑。你这是在找老婆,还是在做风险投资?你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拆解成一堆冰冷的数据,你以为你规避了风险,实际上,你直接扼杀了爱情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这种用条件堆砌起来的婚姻,就算所有指标都“匹配”,都“上上等”,就能幸福吗?两个人躺在一张床上,各自刷着手机,计算着这个月的家庭开支和对方的利用价值,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 绝命婚 ?是灵魂层面的“绝命”。
肉体还活着,心已经死了。
说到底,无论是古代的“八字合婚”,还是现代的“条件匹配”,本质上都是源于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我们太害怕选错了,太害怕付出没有回报,所以总想找个“标准答案”,一个能保证我们“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公式。
可婚姻里,哪有什么标准答案。
它不是一道数学题,它是一场冒险。一场需要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参与、去经营、去磨合的冒险。
那个让你笑得最开心的人,可能八字跟你“相克”;那个愿意在你生病时跑遍全城为你买药的人,可能没房没车;那个能听懂你所有言外之意的人,可能学历并不出众。
难道就因为这些所谓的“等级”不符,你就要放弃那个能让你感觉自己“活着”的人吗?
真正的 男女婚配等级 ,只有一个,那就是“爱”与“不爱”。
而真正的 绝命婚 ,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不信”与“不为”。
不相信对方,不相信你们的感情能战胜一切;不愿为对方付出,不愿为这段关系去努力和改变。
别再让那些陈腐的规矩或者冰冷的数据,来定义你的爱情了。命,是活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与其战战兢兢地去算什么 绝命婚 ,不如抬起头,好好看看你眼前那个愿意陪你哭、陪你笑的人。
用你的手,去握紧他的手。
那份掌心传来的温度,比任何大师的批文、任何一张打分表,都来得真实,也来得更有力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