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男女婚配表到底准不准?揭秘90后婚姻的古老密码

我敢打赌,每个90后的家里,都曾有过那么一张东西。可能不是实体,但一定在某个亲戚的手机里,或者家族群里,以一种极其赛博、画质感人、包浆厚重的方式流传过。那玩意儿,就是传说中的 90年的男女婚配

它通常长啥样呢?一张红红绿绿的表格,左边一列是男,上面一横是女,或者反过来,然后用十二生肖填满格子。格子里写着些神神叨叨的词儿:“上上等婚配”、“相克”、“相害”、“六合”、“三合”。简单粗暴,一目了然。属龙的配属鸡的,天作之合;属鼠的碰上属马的,水火不容。一张图,定终身。多可笑,又多让人安心。

小时候我对这玩意儿是深信不疑的。那会儿,家里的老黄历上就有类似的东西。我偷偷拿着我爸妈的生肖去对,一看,嘿,上等婚配!心里那块大石头瞬间落地,觉得他们这辈子吵吵闹闹但没散伙,原来是“命里注定”。然后又紧张兮兮地算自己的,再把暗恋的那个隔壁班男生的生肖偷偷问来,对着表格,像是在解读什么达芬奇密码。配上了,能高兴一整天;配不上,那感觉,跟天塌下来似的,觉得自己的初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90年的男女婚配表到底准不准?揭秘90后婚姻的古老密码

现在想想,那真是我们这代人独有的、一种介于封建迷信和现代爱情观之间的精神撕裂。

我们是看着《新白娘子传奇》长大的一代,相信千年等一回的缘分;但同时,我们又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QQ空间里转的是星座配对、血型分析。那个 90年的男女婚配表 ,就是这种矛盾心态下的完美产物。它既有老祖宗传下来的“生肖文化”做背书,显得古老而神秘;又用一种极其现代、高效的“查表法”解决了婚恋这个人生头等大事。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既想相信宿命,又懒得慢慢磨合的90后量身定做的“爱情说明书”。

你别笑。在那个信息不发达,自由恋爱刚刚兴起但还带着点羞涩的年代,这玩意儿的市场可大了。我亲眼见过我姨妈,拿着这张表,毙掉了一个对我表姐穷追不舍的小伙子。理由?“属相相冲,八字不合,这以后日子没法过!”小伙子人挺好,工作也稳定,就因为属相不对,直接被三振出局。我表姐哭了好几天,但最后还是妥协了。那个年代,父母的话,加上这种“老祖宗的智慧”,分量重得能压死人。

那这玩意儿,现在还有人信吗?

你猜怎么着?还真有。不过形式变了,变得更隐蔽,也更“科学”了。它不再是那张粗制滥造的图片,而是变成了各种付费算命APP里的“合婚”功能,变成了相亲角大爷大妈们交流时的“黑话”。“你家孩子属什么的啊?”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可不仅仅是问个年龄那么简单。他们脑子里可能就装着一张无形的 90年的男女婚配表 ,一边跟你聊天,一边飞速地进行着匹配计算。

可我们这些当事人,这些被匹配、被计算的90后,是怎么想的呢?

说实话,大部分人嘴上都说着“嗤之以鼻”。我们受过高等教育,我们相信科学,我们知道决定两个人能不能走下去的,是三观、是性格、是沟通,是面对生活一地鸡毛时还能不能给对方一个拥抱。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生肖。

但是,我跟你讲,这东西就像个幽灵,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冒出来。

当你跟一个谈了三年的对象准备见家长,你妈突然小心翼翼地问你:“闺女,他属啥的啊?” 你心里会不会咯噔一下?当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相亲,对方家长冷不丁来一句:“哦,属羊的啊……不太好。” 你会不会瞬间觉得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它已经不是一个行为准则了,它成了一种文化惯性,一种扎根在血液里的 불안感。我们不怕自己信,我们怕的是我们在乎的人信。这种恐惧,比表格本身更可怕。

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朋友A,和她男朋友是圈子里公认的神仙眷侣,从大学到工作,爱情长跑八年。结果临门一脚,男方家里找人“算”了一下,说是生肖相克,命里犯冲,结婚必有一伤。男方家一开始还只是嘀咕,后来发展到天天给儿子吹风,说为了他好。最后,这段感情硬生生被拖垮了。分手那天,A哭着跟我说:“你说可笑不可笑?我们扛过了异地恋,扛过了刚毕业的穷困潦倒,最后却输给了一个属相。”

你看, 90年的男女婚配表 本身可能就是一张废纸,但它背后所代表的那种来自长辈的、不容置喙的、以“为你好”为名的压力,才是真正压垮骆驼的稻草。它成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所有对这桩婚事的不满——无论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还是地域差异——最后都可以被轻飘飘地归结为“八字不合”。

当然,也有反着来的。我另一对朋友,当初也被这张表判了“死刑”,属于“下下等婚配”。两家人都反对,觉得他们在一起准没好事。但他们硬是顶着压力结了婚。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小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每次家庭聚会,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那些曾经拿着婚配表当圣旨的长辈们,脸上都写满了尴尬。

所以,这张表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变迁。它曾经是父辈们理解世界、规范子女行为的一种工具,一种确定性的来源。但在我们这一代,它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符号,一个哭笑不得的段子,以及,一道需要我们去跨越的、名为“代沟”的坎。

如今,我们不再需要一张表格来告诉我们谁是“对的人”。我们自己去试,去爱,去受伤,去成长。我们明白,真正的“上上等婚配”,不是生肖的六合三合,而是当我加班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你给我留的那一盏灯、那一碗热汤。是当我们为鸡毛蒜皮吵得面红耳赤时,还能在冷静后先开口说“对不起”。是当全世界都催着我们往前跑的时候,只有你对我说“累了就歇会儿吧”。

这个我们自己亲手建立的、独一無二的“婚配表”,远比那张冰冷的、千篇一律的 90年的男女婚配表 要来得珍贵,也来得可靠。

至于那张老掉牙的图嘛,就让它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记忆里,或者继续在家族群里流传吧。偶尔看到,就当是回忆一下我们那又傻又天真的青春。毕竟,谁还没为“命中注定”这四个字,动过心呢?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