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问得真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一个我们假装看得懂,其实压根儿没整明白的盒子。 男女双性婚配属什么 ?你把这几个字扔到大街上,十个人里九个半会愣一下,然后给出一个无比正确且无比敷衍的答案:异性婚姻啊,还能是啥?
法律上,当然,板上钉钉的 异性婚姻 。一张红本本,男方,女方,盖个章,完事儿。社会层面上,邻居大妈、公司同事眼里,这就是一对再正常不过的夫妻,会吵架,会还房贷,会琢磨孩子上哪个辅导班。一切看起来,都严丝合缝地嵌在“正常”的模子里。
但是。

这个“但是”才是这整件事的灵魂,是水面下那座巨大冰山的真实体量。
你以为你在问一个分类学问题,其实你在问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爱、关于信任、关于身份认同的终极难题。因为,当 双性恋 这个属性被注入到一个看似稳固的异性婚姻结构里时,它就不是简单的“1+1=2”了,它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充满变量的情感反应堆。
它首先属于一种 “被隐藏”或“被简化”的关系 。
想象一下,一个双性恋者,无论男女,当他/她选择与一个异性伴侣走进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拥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人,在某个环境里只被允许说一种语言。他/她的另一部分吸引力光谱,那个能被同性吸引的部分,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搁置”了。在外界看来,他/她就是一个“直人”,一个彻底的异性恋。这种身份的“被动消声”,本身就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张力。
朋友聚会,大家开着异性之间的玩笑,这位双性恋伴侣只能跟着笑。当谈论起“前任”这个话题,他/她或许只能讲述那些符合当前婚姻叙事的片段。那些关于同性的,心动过的、挣扎过的、或许刻骨铭心的过往,都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一个藏在壁橱里的幽灵。
所以,你问 男女双性婚配属什么 ?它属于一种持续的 自我认知博弈 。那个双性恋的“我”,和那个作为丈夫/妻子的“我”,每天都在对话,甚至打架。
紧接着,它必然属于一种 “高风险”的信任考验 。
别跟我扯什么“爱是唯一”的鸡汤。我们都是凡人。当一个异性恋的伴侣,知道自己的另一半不仅会被异性吸引,也会被同性吸引时,那种不安全感,绝对是几何倍数增长的。
这根本不是“你老公会不会跟女同事搞暧昧”的级别了。这是“我的伴侣,是不是走在街上,看男人和看女人,都可能产生心动的感觉?”这是一种来自全世界的、无差别攻击的“潜在威胁”。
深夜里,两个人躺在床上,最掏心窝子的话,可能就是这样的:
“你……会不会有一天觉得,跟我在一起,终究是少了一部分体验?”“你当初选我,是不是因为……我更‘安全’,更符合社会期待?”“如果出现一个非常优秀的同性,你会不会动摇?”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像针一样,能扎进婚姻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回答得好,是加固;回答得不好,就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所以,这种婚姻,它考验的不是爱得有多浓烈,而是 信任的根基有多深 ,深到足以抵御那些源于人性本能的猜忌和恐惧。
说白了,这种婚配模式,对那个非双性恋的伴侣来说,是一种 认知上的极限挑战 。他/她需要彻底打碎自己对“爱情唯一性”的传统认知,去理解并接纳一种更复杂、更流动的爱欲形态。这太难了。真的。
那么,从更积极的层面看, 男女双性婚配属什么 ?
它也可以属于一种 “极致的坦诚与接纳” 。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对伴侣能够跨越前面说的那些坎,他们所建立的关系,其坚韧程度,可能会超越绝大多数的普通婚姻。
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触碰了婚姻关系里最核心也最敏感的地带。他们被迫去进行更高阶的沟通,被迫去直面人性中最幽微的角落。当一个妻子能够平静地对双性恋丈夫说:“我爱你,我接纳完整的你,包括你会被男性吸引的那一部分,我信任你对我们婚姻的承诺。”当一个丈夫能够对双性恋妻子说:“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但你的未来我愿意守护,你的性取向不是一个错误,只是你的一个特质,如同你喜欢吃辣而我喜欢吃甜。”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基于激情、亲情和责任,更是基于一种 深刻的理解和灵魂层面的盟友关系 。他们不是在扮演社会规定的角色,而是在共同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亲密关系范式。这种关系,是“定制款”,不是“流水线产品”。
所以,它又属于一种 “非标准件”的亲密关系探索 。
我们总想给所有东西贴上标签,分门别类,放进对应的格子里,这样世界看起来才井然有序,我们才有安全感。但 男女双性婚配 这个东西,它就是个“异形”,一个放不进任何标准格子的存在。
你把它放进“异性恋婚姻”的格子里,它内在的复杂性会把格子撑破。你试图为它开辟一个新格子,又会发现它与千万个普通异性婚姻在生活本质上并无二致。
它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充满张力的存在。它像一个提醒,时刻在告诉我们:别试图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复杂的人性。 婚姻的本质,从来不是“性别组合”的游戏,而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决定在一段颠簸的旅程中,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所以,别再问 男女双性婚配属什么 了。
不如去看看那些身在其中的人。看看他们如何在深夜里拥抱彼此的不安,如何在外界的误解中坚定地牵着对方的手,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里,去实践那个关于“无论……都……”的,最朴素也最伟大的誓言。
它什么都不“属”。
它只属于那两个,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却依然决定要一起走下去的,勇敢的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