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邪不邪?活到这把年纪,听过的故事比吃过的盐都多。但每每听到“男女不宜婚配歌”这几个字,心里总要咯噔一下,仿佛不是什么光明正大能摆上台面的东西,更像藏在箱底、带着些许霉味的旧衣裳,拿出来晒晒太阳,味道还是那个味道。
我不是什么命理大师,也不是研究民俗的老学究,不过是个活在烟火气里的普通人。见过太多为了一个“宜”或“不宜”愁白头的父母,也见过偷偷摸摸去算命,算出“不合”后,硬生生把一对儿好好的小年轻拆散的狠心人。那首所谓的“男女不宜婚配歌”,哎呀,简直就是悬在很多姻缘头上的一把刀。
这歌儿吧,各地儿的版本都不一样,但大体意思都差不多。无非就是这生肖配那生肖,那是犯冲;这属相找那属相,那是相克;这八字跟那八字,那是刑克,轻则伤身破财,重则孤寡一生。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对不对?比如什么“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你看,每一句都透着一股子不吉利。我有个远房亲戚,属羊的,跟个属鼠的小伙子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从高中就认识,知根知底。结果要结婚了,两家老人一听,属羊配属鼠?“羊鼠一旦休”啊!这可不行!闹得那叫一个鸡犬不宁。小两口死活不撒手,最后老人拗不过,但也给脸色看了好多年。你说这到底是图个啥?为了几句歌谣,把活生生的幸福往火坑里推?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男女不宜婚配歌”里的说法,是不是也藏着些许生活经验的影子呢?比如说,有些生肖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性格上的普遍差异,就像你不能指望一只自由自在的猫去适应一只循规蹈矩的狗的生活节奏。但这就能上升到“不宜婚配”的地步吗?我觉得更多时候,它是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硬生生地套进了几个简单的动物符号里。世界哪有这么简单?人性哪有这么粗暴?
我认识一对夫妻,明面上看,那是完全符合老辈子说的“黄金搭档”,生肖相合,八字也说没问题。结果呢?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男的觉得女的太强势,女的嫌男的没担当。这跟他们属什么、什么时候生有什么关系?分明就是性格不合、沟通方式有问题嘛!反倒是另一对儿,按照歌里说的,那是绝对的“不配”,结果呢?恩爱得让人羡慕。他们说,刚开始家里人也反对,他们自己也犹豫过,是不是真的“犯冲”?后来咬咬牙,决定试试看。结果发现,那些所谓的“冲克”,也许就是磨合的机会。她在急躁的时候,他能慢下来;他在迷茫的时候,她能给出方向。他们用相互的理解和包容,硬是把所谓的“不宜”过成了“相宜”。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的努力,远比那些定死的说法重要得多。
当然,你不能说这些歌儿啊、禁忌啊,就一点用都没有。它可能是一种古老的、粗糙的风险提示。在古代,信息不发达,人们对未来充满未知和恐惧,总想找个抓手。这些歌谣,就像一种简单的算法,试图预测婚姻的风险。比如某些生肖组合可能代表着性格上的极端互补或极端排斥,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出问题。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有了更多的工具去了解彼此,去解决矛盾。性格不合?可以通过沟通和学习来调整。家庭背景差异大?可以通过理解和尊重来弥合。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来控制。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比空洞的“不宜”要有效得多。
我有时候想,那些坚信“男女不宜婚配歌”的人,是不是也在逃避什么?也许是逃避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复杂性,逃避经营一段关系的艰辛,逃避承担选择的后果。把一切推给“命里不合”,好像就不用为婚姻的不顺负责任了。你看,“不是我不努力,是老天爷说了,我们不配嘛!”多轻松啊。
但是,婚姻这事儿,它从来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算出来的一张牌。它是一座需要两个人一起搭建的房子,一艘需要两个人一起掌舵的船。刮风下雨是常有的事,船漏了得补,房子塌了得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两个人的心是不是在一起,劲儿是不是往一处使。那些“男女不宜婚配歌”再怎么唱,它也唱不进两个人心里的默契,唱不散患难与共的决心。
所以,当我再听到有人念叨那些“男女不宜婚配歌”时,我心里已经不会再是咯噔一下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点无奈,为那些被无端束缚的年轻人;有点叹息,为那些错过真爱的可能;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婚姻的幸福,从来都不在那些歌谣里,它在我们每一个选择、每一个付出、每一次包容里。那些冰冷的字眼,怎么能定义得了两个鲜活的、充满爱意的灵魂呢?它不能,也永远不该能。
那些歌,听听就好,别当真。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福气是自己修来的。真爱来了,管他什么生肖,什么八字,牢牢抓住就是了。与其去琢磨那些玄而又玄的“不宜”,不如花心思去琢磨琢磨,怎么让眼前的这个人更开心,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怎么一起把眼下的日子,过成闪闪发光的样子。那才是婚姻里真正的“宜”与“不宜”所在吧。不是天注定,而是人经营。这,才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感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