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牛马”这个词儿成了我们这代人的自嘲标签,尤其在网上。说自己是“牛马”,意思是干着最累的活儿,拿着最低的薪水,像牲口一样被驱使,一眼望不到头。更绝的是,现在连结婚这事儿,都能冠上“男女牛马婚配”这么个名头。你说听着多心酸?多无奈?可仔细咂摸咂摸,还真就那么回事儿。
这不是说生肖属牛的跟属马的配不配哈,完全两码事儿。这里的“牛马”,指的是经济压力山大,生活疲惫不堪,为了碎银几两或者说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不得不拼命奔跑的年轻人。男的是牛,女的是马,或者反过来,都一样,反正都是拉磨的。你再看看咱们身边,或者就是你自己,是不是就活在这么个状态里?白天在写字楼里被KPI压榨得快扁了,晚上回到那个租来的或者咬牙贷款买来的小小空间,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曾经憧憬的那些浪漫啊,激情啊,诗和远方啊,早被账单和房贷压得粉碎,碎成了地上的尘土。
这种“男女牛马婚配”,它怎么个“如何”法儿呢?我觉得,首先是 务实到近乎残酷 。它压根儿不怎么讲情怀,更多的是一种 生存联盟 。两个人在一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爱得死去活来,而是因为“搭伙过日子”显得更经济、更有安全感,至少在对抗外部压力时能有个照应。你看那些相亲市场,条件列得清清楚楚,身高、收入、房产、车子,甚至连有没有编制、父母有没有退休金都得问个底儿掉。爱情?那玩意儿太奢侈了,能提供情绪价值当然好,提供不了也行,别添乱就行。大家都很清醒,知道生活就是场硬仗,单打独斗太难了。找个队友,哪怕这个队友也跟你一样疲惫不堪,至少能分担一点儿柴米油盐的重量。

接着说,这种婚配 情感连接往往是薄弱的 。不是说没感情,但那种浓烈啊、炙热啊,很多时候是缺失的。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哪儿还有力气去制造惊喜、去甜言蜜语?回到家,可能就是各自刷手机,或者一起瘫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几句今天遇到的奇葩事儿。共同话题多半是围绕着工作、钱、孩子(如果有了的话),或者怎么省钱。 疲惫 是常态,它像一层灰蒙蒙的滤镜,把生活本就不多的亮色都给遮住了。两个人,与其说是伴侣,不如说是 同壕战友 。一起面对生活的枪林弹雨,没有撤退可言。
你说这种模式能走多远?我看着周围那些“牛马夫妻”,感觉挺复杂的。有的可能就在这种沉默的陪伴中,慢慢磨出了点儿亲情,变成了一种习惯。虽然不甜,但稳定,像温吞水。渴了能喝一口,不烫嘴。有的呢,可能就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压力下, 怨气越积越多 。看对方哪里都不顺眼,觉得都是因为对方拖累了自己,或者对方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战友”标准。争吵变得频繁,内容也越来越琐碎,最终可能就耗尽了那点儿可怜的感情,走向解体。毕竟,当生活只剩下苟且,而连苟且都显得异常艰难时,再稳固的“联盟”也可能随时瓦解。
这种“牛马婚配”的出现,我觉得挺能说明点儿问题的。它不是个体选择的偶然,而是大环境下的 必然产物 。经济下行压力,就业竞争白热化,教育医疗养老就像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年轻人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那套,也越来越清楚光靠努力可能根本够不着“阶层跨越”的边儿。既然宏大的理想实现不了,那就只能抓住眼前最实在的东西——活下去,并且活得别太差。而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被赋予了这种功能: 分摊风险,共享资源,抱团取暖 。它不再是爱情的终点,而更像是 生活维度的起点 ,一个充满了未知和硬仗的起点。
想想看,我们的父辈,他们的婚姻很多也是柴米油盐,但也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朴素的感情基础上的,或者至少是奔着“建设家园”去的,那时候机会好像比现在多,累,但有奔头。可我们这代呢?好多人结婚前就知道,未来可能就是一直这么累下去,而且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失业,什么时候就会生场大病,什么时候就会被时代抛弃。那种 弥漫的不确定感和无力感 ,让“牛马婚配”多了几分悲凉的底色。
所以,你要问我 男女牛马婚配如何 ?我的回答是, 艰难前行,冷暖自知 。它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婚姻的美好想象,没有王子公主,没有玫瑰香槟,只有两个被生活鞭打得体无完肤的“牛马”,互相扶持着,或者说互相拖拽着,在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上艰难跋涉。它可能是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婚姻的真实写照,一种 无奈的选择 ,一种 清醒的妥协 。至于未来如何,是能否在重压之下找到新的平衡,还是最终被压力压垮,谁知道呢?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牛马 也许能跑出奇迹,也许就只能跑死在路上。只是看着他们(或者我们自己)的样子,心里总归是有点儿堵得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