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定远 这地方的 男女婚配情况 ,唉,真是几句话说不清的复杂。你问我感受?就俩字——“悬乎”。别看平时街上人来人往,似乎热热闹闹的,可一到逢年过节,或者跟家里人、朋友聊起这个话题,那股子压在心头的焦灼感就全冒出来了。不是我夸张,真就这么回事儿。
首先,你绕不开的一个大话题,就是 彩礼 。在定远, 彩礼 这东西,早就不只是个象征性的数儿了。它成了一道实打实的门槛,而且这门槛是越垒越高。前几年听说二三十万是常态,现在?动不动就奔着四五十万去了,这还不算房、车、三金那些“基本配置”。一套房子,县城稍微像样点儿的,怎么也得六七十万吧?再加个车,十几二十万。这么一算,娶个媳妇儿,没个百万打底,你真的敢去提亲?别说农村的了,就是县城普通家庭,这压力也够喘不过气的。
我有个发小,小军,人挺不错的,在县城自己做点小生意,收入也算稳定。三十出头了,谈了个对象,是邻县的,姑娘家里条件也一般。本来以为能顺顺利利结婚,结果女方家里一开口, 彩礼 三十八万,说是“行规”。小军家把家底掏空,又跟亲戚朋友借了点儿,东拼西凑才凑够。那阵子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结婚前夕,请我们吃饭,喝着酒,眼圈都红了,说这还没开始过日子,就已经背了一屁股债。你说,这像什么话?结婚本该是件高兴事儿,怎么就成了两家人的“债务交接”仪式了?

这高价 彩礼 啊,直接催生了另一个扎眼的问题—— 光棍 多。尤其是在农村,这个现象特别普遍。女孩子读了书,或者出去打了工,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很多就不愿意回来了。要么嫁到外地,要么就在外面安家落业。就算回来的,也是优先考虑县城或者条件更好的男方。农村的男孩子,如果家里条件一般,又没有特别出色的技能或者稳定高收入,想在本地找个媳妇儿,真是难于上青天。有些村子,你看吧,同龄的男孩子,一大半都还没着落。他们也想结婚啊,可是面对高昂的 彩礼 和女方提出的种种要求,只能望而却步,或者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信息不对称的相亲市场上。
不是说女孩子就容易了。县城里也有不少大龄未婚女青年。她们学历不低,有自己的工作,对婚姻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她们不想将就,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可是,随着年龄增长,选择面似乎越来越窄。一方面,年龄相仿、条件匹配的优质男青年,可能早早就被“抢”走了;另一方面,能接受她们的,可能在她们看来又不合适。再说了,就算女方自身条件不错,男方家庭对 彩礼 、对女方的家庭背景、对未来的生活规划,也是有一箩筐的要求。所以,不是说女孩儿就没压力,她们的压力是另一种形式的——是年龄的压力,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是想找到“对的人”却困难重重的压力。
这种 定远男女婚配情况 的现状,跟我们这儿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以及年轻人向外流动的趋势脱不了干系。 定远 虽然这几年发展也不错,但跟周边一些发达城市比,还是有差距的。好的工作机会少,薪资水平不高,这让很多有闯劲的年轻人选择了“孔雀东南飞”或者“孔雀合肥飞”。出去的女孩子多了,留下来的男孩子自然就更难找对象。再加上几千年来形成的婚俗习惯,像 彩礼 这种,它背后牵扯的是面子、是家庭地位、甚至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心理(虽然这种保障很扭曲)。老一辈的观念影响还很大,他们总觉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纪到了就该结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年轻人的压力。
我有时候在想,这种现状会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结婚难,成本高,年轻人越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那些出去了的年轻人,看到家乡这个样子,可能更不愿意回来了。留下的,只能继续面对这个“ 娶妻难,嫁人贵 ”的困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也有那种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不在乎那些物质条件,或者双方家庭都能开明处理 彩礼 问题的。但说句心里话,这种例子,在我看来,像是“清流”,是值得点赞,但还没能改变主流的 定远 婚恋“生态”。
你看乡下,有些家里几个儿子的,为了给大儿子娶媳妇,家里掏空,又欠一屁股债,结果到了二儿子、三儿子,更困难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是整个村子、整个乡镇、甚至整个县城都面临的社会问题。那些没能结婚的 光棍 ,他们的晚年怎么过?谁来养老?这些问题,是看得见的,是让人忧心的。
再说说县城里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的压力又不一样。很多女孩子希望男方有县城甚至合肥的房子,男孩子呢,也希望女方家庭能支持点儿。大家都在算计,都在权衡。有时候觉得挺悲哀的,婚姻,这件本该充满爱和承诺的事情,在 定远 ,很多时候被明码标价了。
你让我说 定远男女婚配情况 的真实写照?我觉得就是: 男的愁娶,女的愁嫁(虽然数量少些,但压力不小),家长愁钱,社会愁光棍 。大家都在这个大染缸里扑腾,没人能完全置身事外。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在为高价 彩礼 发愁,有的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而焦虑,有的父母在托人到处说媒,有的则对婚姻抱着一种“爱咋咋地”的消极态度。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也太贴近生活了。它不是新闻报道里的冷冰冰的数据,它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希望和绝望。那些傍晚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聊着谁家的孙子还没着落;那些年三十晚上,一个男孩子自己在家冷清吃年夜饭的场景;那些为了凑够 彩礼 ,常年在外打工,舍不得吃穿的父母……这些都是 定远男女婚配情况 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画面。
你说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只希望,我们 定远 这片土地上,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找到那个愿意一起努力、一起面对生活风雨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物质和习俗压得喘不过气。希望 彩礼 能回归它原本的意义,而不是成为阻碍幸福的绊脚石。这,可能是我对家乡 定远男女婚配情况 最朴素的愿望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