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提起这男女婚配那点事儿,绕不开的永远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礼尚往来”。听着是客套话,可真要掰开了揉碎了看,里头门道多着呢,简直就是一场人生大戏的序幕,还是带着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它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一笔情义账,算的是面子,里子,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未来。
你看,还没正式搭伙过日子呢,这“礼”就得先走起来。订婚吧,男方得准备彩礼,多少是个数?这问题能让两家人脑瓜子疼上好一阵子。几十万?百万?还是象征性的几万?说白了,这彩礼啊,在很多人眼里,不仅仅是给女方的聘金,更是男方实力和诚意的一种展示。给得多,似乎脸上有光,证明男方家底厚,对女方够重视;给得少,啧啧,有些个亲戚朋友的议论就来了,“怎么才这么点?是不是不够看重我家姑娘?”这话像刀子,不见血但疼心窝子。我见过有的家庭,为了彩礼闹得不可开交,本来挺好的一对儿,硬是被这俗套的“礼”给膈应散了。你说值不值?
但女方呢,也得“尚往来”啊。回礼、嫁妆,那是必须的。嫁妆可以是家电、家具、车子、房子,甚至是一笔钱。这嫁妆某种程度上是女方家庭对新家庭的支持,也是给自己女儿在婆家挺直腰板的底气。我一个朋友,她妈给她准备了足足一套房做嫁妆,她婆婆立马对她态度就不一样了,客客气气的,生怕怠慢了。这事儿听着势利,可现实就是这么骨感。嫁妆多,仿佛女儿更有价值,更受娘家宠爱,在婆家地位也更高些。唉,婚姻这玩意儿,怎么就跟市场交易似的,明码标价起来了?

除了大头儿的彩礼嫁妆,婚前婚后还有无数细碎的“礼”。订婚宴、结婚宴,双方亲戚朋友的份子钱,这可是个大学问。给多少?随大流儿,还是根据亲疏远近?人情债啊,这是。你今天随了我,我明天得随你。你随得多,我将来回礼也不能少,不然就失了礼数,伤了感情。特别是现在,婚宴越办越豪华,份子钱水涨船高,不少年轻人吐槽“结不起婚”,很大一部分压力就来自这人情往来的份子钱。明明想简单办个婚礼,但碍于面子和习惯,硬着头皮也得把场面撑起来,最后欠一屁股债。这“礼尚往来”快变成“礼上往来”了,礼节成了负担。
再往后看,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更是“礼”不离手。过年给长辈包红包,去看望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得拎东西。孩子出生了,满月酒,周岁宴,又是收礼送礼的高峰期。这些小细节,看着不起眼,但日积月累,也能窥见一个家庭的人情温度和处事风格。有的家庭特别注重这些,礼数周全,人情味儿就浓;有的家庭比较随意,可能就会被诟病“不懂事儿”。
为什么这“男女婚配礼尚往来”这么重要,甚至有时候压过了感情本身?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承载了太多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具象化。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联姻。通过彩礼、嫁妆等形式,双方家庭表达了对这桩婚事的认可和支持,也建立了一种经济上的联系和互相担保。这在过去,甚至现在的一些地区,是保障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它是一种地位和面子的体现。在很多地方,“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声誉和地位。嫁女儿的希望彩礼多,觉得女儿被重视,自己家有面子;娶媳妇的希望嫁妆丰厚,觉得娶了个“旺夫”的媳妇,自己家底更殷实。这种攀比心理和面子工程,让“礼尚往来”变了味儿,从情感交流变成了物质竞赛。
再者,它是一种风险分摊和资源整合。嫁妆可以帮助新家庭起步,彩礼也可以被女方用于购买嫁妆或补贴家用。这看起来很功利,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互助模式确实能给新家庭提供一些物质基础。只是,当这种“资源整合”过度强调,甚至成为婚姻的主要驱动力时,就危险了。
说到底,这“男女婚配礼尚往来”本身是没错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情”和“礼数”的体现。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那个度 。当它成为真情实意的表达,是祝福,是支持,是心意的传递,那它就是美好的。可一旦它被物质绑架,被攀比扭曲,变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甚至敲诈勒索,那它就成了婚姻的拦路虎,幸福的绊脚石。
我总觉得,真正的礼尚往来,不应该让人感到负担和压迫,而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双方家庭基于对新人的爱,心甘情愿的付出和给予。是看到小两口过得好,比收到多少钱都开心。 金钱固然重要,但它永远不该凌驾于情感之上 。
想想看,一个家庭如果因为彩礼数额谈不拢,即使最后勉强结了婚,心里那根刺儿是不是永远都在?婆家可能觉得女方家狮子大开口,娘家可能觉得婆家不够诚意。这以后的日子,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可能被放大,最后把婚姻这艘小船儿扎得千疮百孔。反过来,如果两家人都敞亮,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多一份理解和体谅,那即便礼金不多,这婚也结得舒心,日后相处也更融洽。
所以,我真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男女婚配礼尚往来”时,能多想想“情”和“义”,少算计“利”和“面子”。彩礼嫁妆是形式,真心相待才是内核。与其纠结于那些看得见的数字,不如多关注一下看不见的情感账户,多往里面存点信任、理解和支持。这才是让婚姻这笔账算下来真正“盈利”的关键。
毕竟,婚姻的 终极目标 是 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而不是在起点就为了一堆所谓的“礼”而伤了和气,耗尽了元气。愿每一对新人都能在充满爱和真诚的“礼尚往来”中,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那才是最珍贵的“聘礼”和“嫁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