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的事儿,好像天经地义似的,对吧?你我身边,是不是总有这样的例子?校友找校友,同行娶同行,甚至连爱好都得是同一个圈子的。仿佛人生剧本里写好了,找对象就得找个“同类”。这事儿,我琢磨挺久了,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你看那些被津津乐道的“金童玉女”组合,或者叫“强强联合”,通常啊,就是说的这种。教育背景相似,家庭条件仿佛复制粘贴,就连说话腔调,可能都带着点儿同样的圈层印记。一开始,这太让人安心了。没那么多跨越阶层、文化的障碍,少了很多解释和磨合。双方父母坐一块儿,那叫一个相谈甚欢,门当户对嘛。生活习惯?哦,我们都喜欢差不多的餐馆,差不多的度假方式,差不多的消费观。这日子,光是想一想,就觉得能平顺得像条没有波澜的河流。
但这“平顺”啊,有时候也挺要命的。像不像把两个一模一样的齿轮放在一起?理论上咬合完美,可转久了呢?会不会缺少点儿新鲜感,缺少点儿碰撞出的火花?我不是说差异就一定好,毕竟“互补”有时候也挺累的,得花力气去理解那些你压根儿没接触过的世界。可纯粹的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会不会像照镜子?看久了,连自己都会觉得有点儿腻。

属性这个词,挺宽泛的。可以是学历、家境,也可以是性格、价值观,甚至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两个都极度内向的人结了婚,日子能过得挺安静,挺岁月静好的。但如果都需要有人往外推一把,去社交,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那这俩人手拉手蹲在角落里,世界会主动来敲门吗?再或者,两个都雄心勃勃,都想在事业上拔尖儿的,一开始可能是互相理解、加油鼓劲儿,可到了一定阶段,资源有限,机会摆在那儿,竞争的苗头会不会悄悄冒出来?谁去稍微牺牲一下?谁来多顾顾家?这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里的 同一属性 ,有时候不是蜜糖,可能是 同一种 潜在的冲突源。
我认识一对夫妻,都出身书香门第,学历高,工作体面。从外人看来,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过起日子来,俩人都带着点儿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理想主义,谁也不太擅长处理柴米油盐的琐事,钱概念模糊,对生活中的“不完美”又特别挑剔。结果呢?日子过得有点儿飘在半空,落地生根反倒成了难题。他们是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的典型,但那属性里的某些特质,叠加在一起,反倒成了负担。
相反,我见过一些“画风差异很大”的伴侣。一个风风火火闯世界,一个安安静静守后方。一个爱说爱笑朋友遍天下,一个话不多但观察入微。他们刚开始可能得花不少力气去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甚至生活习惯都能把人逼疯——你想啊,一个习惯早睡早起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一个夜猫子外卖盒堆成山,怎么看都不是“ 同一属性 ”的吧?可偏偏,他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闯世界的那个,在外累了回家有港湾;守后方的那个,通过伴侣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种互补,有时候比纯粹的相似性,更能带来惊喜和成长。
当然,我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的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如果那“同一属性”指的是相似的善良、正直、对家庭的责任感,相似的对待困难的勇气,那当然是莫大的幸运。怕就怕,我们看重的“同一属性”,是那些最表层、最容易被看到的标签:学历、职业、财富、背景。这些东西,会随着时间改变,会随着经历而褪色。而真正支撑一段 婚姻 走下去的,恐怕是那些更深层的、关于人品的 选择 ,关于爱的能力,关于愿意为对方付出的心意。
归根结底, 婚姻 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找的是一个能跟你并肩看风景、也能在风雨里帮你撑伞的人。这个人,他的“属性”跟你 匹配 ,是加分项,可能让旅程的开端更顺畅。但这个 匹配 ,绝对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过于强调 同一属性男女婚配 ,有时候像是在找另一个自己,活在自己的影子里。可人生啊,不就是得看看不同的风景,听听不同的声音,才能更立体、更丰富吗?
所以,别被那些“ 同一属性 ”的光环晃花了眼。与其盯着那些外在标签,不如花时间去看看,这个人在面对生活的鸡毛蒜皮时,是怎样的反应?他在你脆弱的时候,是 选择 扶你一把还是袖手旁观?他是否愿意为了你们共同的未来,去学习,去改变,去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人?这些,远比你们是不是毕业于同一个学校,或者收入是不是差不多,要重要得多。真正的 匹配 ,是灵魂的契合,是价值观的趋同,是愿意为了彼此,稍微走出那么一点点自己的舒适区。这和是不是 同一属性 ,真没那么大的关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