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婚配看面相:姻缘天注定还是人心相?

说起来,咱老祖宗那会儿,结婚可真是件顶顶大的事儿。不像现在,网上聊两句,看个照片,甚至视频通话,觉得投缘就能奔现。那时候啊,哪有这些便利?别说照片了,十里八乡的,闺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伙子也是忙着耕田打猎,彼此想见一面,那可真是难如登天。于是乎,这 看面相 啊,就成了给男女婚配把关的一把重要的尺子。

你可能想,这面相之说,不就是迷信吗?哎,话不能说死。站在当时的语境里看,它承载的东西,远不止咱们今天理解的“迷信”那么简单。那里面,有对健康、性格、命运的朴素观察和总结,虽然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某种程度上,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的期许。

想想看,一个媒婆,领着男方家属,或者女方家属,小心翼翼地去“相看”。没法像咱们现在这样,坐下来,喝杯咖啡,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能看的,除了身段仪态,可不就得是这张脸了?这 面相 ,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一本摊开的人生书。

古代男女婚配看面相:姻缘天注定还是人心相?

就说那句老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听着是不是特熟?在古代的婚配理念里,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天庭 ,也就是额头,被认为是官禄、智慧的象征。额头饱满高广,寓意着聪明、有前程,这样的人,甭管男女,都能给家族带来光耀。嫁/娶一个天庭饱满的人,感觉就像提前买了一份潜力股。而 地阁 ,也就是下巴,则代表着晚年运势和家庭根基。下巴丰厚圆润,意味着晚年生活安稳,家业兴旺。你想啊,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将来嫁娶的人,能有个好的晚年呢?所以,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简直就是婚配时的黄金标准。

再比如眼睛。眼睛被称作“心灵的窗户”,古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都说“眼正心正”。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眼神清澈、明亮,不是那种闪烁不定、贼眉鼠眼的,就会被认为心性纯良,靠得住。特别是女子的眼睛,如果眼波流转,顾盼生辉,那往往被视作多情、不够贞静,这样的 面相 ,在追求三从四德的年代,可不太受欢迎。反之,眼睛柔和、目光平稳的女子,更容易被认为是贤妻良母的人选。而男子的眼睛,如果眼神锐利有神,则被看作有魄力、能成事。

鼻子,也是面相中的一个重要部位。鼻子被认为是财帛宫,与一个人的财运息息相关。鼻子高挺、鼻头丰满的人,往往被认为财运好。特别是男子的鼻子,如果长得好,会被认为能挣钱养家。女子的鼻子,如果鼻梁挺直,则被认为有帮夫运。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过于尖削或者歪斜的鼻子,则可能会被赋予一些负面的解读,比如性格孤僻、财运不佳等等。你想啊,过日子,柴米油盐,能挣钱的人,总是更受欢迎的,哪怕那时候是看 面相 来判断。

嘴巴,也代表着一个人的食禄和言语。嘴巴大小适中,唇色红润,牙齿整齐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身体健康,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如果嘴唇干裂,牙齿不齐,可能会被认为体弱多病,或者言语刻薄。嫁娶这样的人,自然会让人心生顾虑。

耳朵,则被认为是智慧和福气的象征。耳朵大而厚实,耳垂饱满的人,往往被认为是长寿有福之人。特别是在古代,长寿本身就是一种福气。娶个耳朵大耳垂厚的媳妇,或者嫁个这样的相公,感觉将来能过安生日子。

除了这些具体的部位,古人看 面相 ,还会注重整体的气色和神韵。如果一个人脸色红润有光泽,精神奕奕,无论男女,都会被认为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反之,如果脸色苍白、眼神涣散,则可能被认为体弱多病,或者心事重重。谁愿意娶/嫁一个病秧子呢?即便不看面相,健康的身体也是过日子的基础。

当然,咱们今天来看,这些说法很多都带着时代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色彩。人的命运受多种因素影响,岂是一张脸就能完全决定的?性格、能力、机遇、努力,哪一样不重要?但话说回来,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 面相 作为一种直观的观察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大数据”的角色。它汇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不同类型人的观察经验,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在当时的社会认知框架下,它有其存在的逻辑和功能。

而且,我觉得吧,看 面相 更像是当时人们对于婚姻风险的一种规避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心理安慰。面对未知的未来和即将共同生活的人,总想找点“证据”,证明这个人是靠谱的,是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面相 ,就成了那个“证据”。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的标准,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对未来姻缘的“评估”中来。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素未谋面就要嫁给一个陌生人。她的家人能为她做的,除了打听对方家庭背景,可能就是请个懂行的人,给双方看看 面相 。哪怕看出来一点点“吉相”,也能让家里人心里踏实一些,也能给即将出嫁的姑娘一点点心理安慰。虽然这种安慰可能脆弱不堪,但总好过完全的未知和恐惧。

再说了, 看面相 这个事儿,它也包含了古人对“好人”的一些朴素理解。比如眼神清澈代表心正,地阁方圆代表稳重顾家,这些其实都是对优良品德和稳定性格的期望。只不过他们把这些期望具象化到了脸上的某些特征上。

所以,与其简单地把 古代男女婚配看面相 斥之为迷信,不如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理解。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基于有限认知和经验的判断体系,一种人们在面对人生大事时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体现。它既有其荒诞不经的一面,也折射出古人对于美好婚姻、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有了更多了解一个人的方式, 面相 在婚恋中的决定性作用早已式微。大家更看重的是性格是否合得来,三观是否一致,有没有共同语言和兴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观念的更新。

但回过头再看那些关于 面相 的说法,有时候也会觉得挺有意思。它们就像历史留下的碎片,让我们窥见古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构建他们的社交和家庭观念。也许,在那些看似神秘的 面相 背后,隐藏着古人对人性的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是,他们选择了一种与我们现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追求。理解这一点,或许比简单地评判对错更有意义。 古代男女婚配看面相 ,看的是面,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啊。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