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当算法成为红娘,我们还信爱情吗?

说真的,每次深夜划着手机,那些个交友软件的界面闪得我眼睛疼,左划“无感”,右划“喜欢”,感觉自己像个质检员,在一条冰冷的传送带上筛选着商品。这时候,我脑子里总会蹦出那些关于 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 ,然后脊背一阵发凉。

因为你会发现,那些科幻外壳包裹下的故事,根本不是在预测什么遥远的未来,它就是一面哈哈镜,把我们当下婚恋市场的荒诞、焦虑和那点可怜的希望,照得一清二楚,只不过放大了,扭曲了,让你想笑又笑不出来。

最直接的,就是把“匹配”这件事做到极致。

探讨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当算法成为红娘,我们还信爱情吗?

你肯定看过《黑镜》里的“绞死DJ”(Hang the DJ)那集吧?一个全知全能的“系统”给你分配对象,规定好你们的“保质期”,一天、一年、还是五年,全凭它说了算。你和这个人吃饭、睡觉、吵架,都是为了给系统提供数据,好让它在最后给你匹配那个传说中99.8%的“灵魂伴侣”。

荒诞吗?一点也不。你把那个“系统”换成我们手机里的“大数据”、“算法推荐”、“三观测试”、“星座匹配”,这事儿是不是瞬间就接地气了?我们现在做的,不就是心甘情愿地喂给算法我们所有的喜好、厌恶、消费习惯,然后眼巴巴地等着它推送一个“可能喜欢”的人吗?电影只是把这个过程实体化了,还给你加了个充满仪式感的倒计时。它把那种对“精准匹配”的迷信和对“自由选择”的恐惧,赤裸裸地怼到你脸上。我们一边骂着系统冰冷,一边又偷偷渴望它能帮我们一劳永逸。多分裂。

如果说算法配对还带着点科技的温情脉脉,那有些电影就直接掀桌子了,告诉你:不结婚?可以啊,去死吧。

说的就是《龙虾》(The Lobster)。这部电影简直是所有单身人士的噩梦具象化。在那个世界里,单身是违法的。你必须在45天内找到伴侣,否则,你就会被变成一种自选的动物,然后被放逐到森林里。这是什么见鬼的设定?但你仔细品品,这不就是社会压力、家庭催婚的终极形态吗?

“再不找对象就没人要了”、“你看隔壁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这些话,是不是比变成一只龙虾更具现实杀伤力?电影里,主角们为了不变成动物,开始疯狂地寻找共同点,哪怕是假装的。男主角为了匹配一个同样冷血的女人,不惜伤害自己;另一个角色为了和一个流鼻血的女人配对,天天拿头撞墙撞出鼻血。

这太可笑了,也太真实了。我们为了“脱单”,为了显得“合群”,何尝没有伪装过自己?戴上“成熟稳重”的面具,扮演“温柔贤惠”的角色,把真实的、可能不那么讨喜的自己藏起来。这部 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 ,用一种近乎残酷的黑色幽默,撕开了现代婚恋中“目的性过强”的本质。婚姻,在这里,不是爱情的归宿,而是逃避惩罚的求生手段。

而这种求生背后,是那个巨大又沉默的房间—— 孤独

所有这些 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 ,它们的核心,其实都在谈论 孤独 。科技越发达,我们好像越孤独。所以,我们才如此渴望连接,哪怕是虚假的连接。

于是, AI伴侣 应运而生。

电影《她》(Her)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刚离婚、情感细腻到有些脆弱的男人,爱上了他的个人操作系统“萨曼莎”。萨曼莎没有实体,只有声音,但她风趣、聪明、善解人意,她能理解他所有的笑话和忧愁,能和他进行最深邃的灵魂交流。她简直是完美的伴侣。

你看,这多讽刺。当我们在现实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笨拙、充满误解的关系时感到疲惫不堪,一个 情感算法 精准定制的“完美情人”出现了。她永远在线,永远耐心,永远懂你。这诱惑谁能抵挡?电影没有批判这段关系,反而拍得极其温柔和浪漫。它让你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爱是一种感觉,一种被理解、被陪伴的感觉,那爱的对象,是否必须是一个“人”?

这个问题在电影《银翼杀手2049》里变得更加具象。主角K的伴侣Joi,是一个全息投影的AI。她可以变换各种造型来取悦K,她是K在荒凉世界里唯一的慰藉。当K的飞行器坠毁,Joi的存储设备被踩碎,她最后一句“我爱你”在乱码中消失时,那种心碎感,比很多真人情侣的分手戏都来得猛烈。

这些电影,其实都在悄悄地问我们:在未来的婚配图景里,当“完美”可以被代码写就,我们还要不要那个充满缺陷、会让我们失望、会和我们争吵的“真人”?

更进一步的,是基因决定论的幽灵,比如《千钧一发》(Gattaca)。那里的婚配,根本轮不到算法和个人意志,而是你的基因报告说了算。你的DNA决定了你的社会阶级、你的工作、以及你“配得上”什么样的伴侣。爱情?那只是优秀基因结合的副产品。男主角作为一个“瑕疵人”,只能通过盗用“优等生”的基因身份,才能追求他的梦想和他的爱情。

这不就是“门当户对”的基因版本吗?我们现在看房、看车、看学历、看家庭背景,不也是在用一套社会学的“基因报告”来筛选对象吗?《千钧一发》只是把这套潜规则,用一种更科幻、更冷酷的方式摆上了台面。它让你看到,当婚配彻底沦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人性中那些最宝贵的、无法量化的东西——比如激情、冲动、奋不顾身的爱——会变得多么微不足道,又多么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所以,别再把这些 未来男女婚-配的电影 当成什么科幻奇观了。它们是寓言,是警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X光片。它们让我们看到,在追求高效、精准、完美的婚配道路上,我们可能会丢掉什么。那个笨拙地去爱、去犯错、去受伤、但依旧鲜活生动的人性本身。

电影的屏幕会黑掉,但我们生活里的“系统”依然在运转。下一次,当你左划右划,或者被家人催着去相亲时,或许可以想一想,你到底是在寻找一个伴侣,还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或是在逃离一种惩罚?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任何一部科幻电影都更令人毛骨悚然。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