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看到网上热议“23岁最佳婚配男女”这种话题,我都有点想笑,又有点儿想叹气。感觉就像一群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兴致勃勃地讨论哪条赛道最适合飙到时速三百公里。
朋友,醒醒。你连自己这台“车”的性能都还没摸透呢。
我不是来泼冷水的,恰恰相反,我是怕你一头扎进看起来最美的那个泳池,结果发现水底下全是暗礁。 23岁最佳婚配男女 ,这个词本身,就像一颗包装精美的糖果,听起来甜得要命,可你真敢一口吞下去吗?

二十三岁,一个多么微妙的年纪。大学的象牙塔刚刚在身后关上大门,社会的丛林法则在你眼前徐徐展开,还带着一层朦胧的雾气。你兜里揣着一份可能还不错的文凭,心里装着一万个关于未来的英雄梦想,眼睛里闪烁着未经世事打磨的光。
这时候谈“婚配”?还是“最佳”的?
让我们先掰扯掰扯,大众眼里的“最佳”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那个和你穿着情侣装,在毕业典礼上被无数人起哄“原地结婚”的校园情侣?两个人手牵着手,相信爱情能战胜一切,毕业就领证,从校服到婚纱。听起来,简直是童话照进现实。
可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你们两个加起来月薪可能刚过万,却要面对这个城市动辄五六万一平的房价。浪漫不能当饭吃,情话也付不了首付。很快,你们就会为了谁的工资卡上交,过年回谁家,甚至今晚谁洗碗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面红耳赤。当初眼里全是星星,现在眼里可能只剩账单和疲惫。所谓的“一起成长”,很多时候,不过是“一起受苦”,而且是心智和经济都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去受那份苦。
还有一种“最佳”,是家里安排的。对方条件优越,工作稳定,有房有车,性格温和。看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婚姻合伙人”,能让你瞬间少奋斗十年。
但你问过自己吗?你二十三岁的人生,难道就是为了找个“跳板”,直接跳到安稳的终点?你还没见过高山大海,还没在职场上杀个七进七出,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把自己打包,贴上“已婚”的标签,放进一个看起来安全无比的盒子里?
这不叫婚姻,这叫提前退休。而且是精神上的。
我所理解的二十三岁,根本就不该和“最佳婚配”这个词捆绑在一起。
这个年纪,最该“婚配”的对象,是你自己。
对,你没看错。是你自己。
你应该和你的 野心 结婚。去大城市闯荡,去你梦想的公司投简历,哪怕被拒绝一百次。去为了一个项目通宵达旦,体验那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快感。你要先建立起你的 事业基石 ,不是为了赚多少钱给别人看,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份安身立命的底气。这份底气,比任何男人或女人给你的“我养你啊”都靠谱一万倍。
你应该和你的 兴趣 恋爱。去学一门乐器,去跳没跳过的舞,去背包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你的灵魂需要被各种新鲜的事物去填充、去滋养,而不是过早地被柴米油盐填满。当你的世界足够大、足够有趣的时候,你才能吸引到同样有趣、同样广阔的灵魂。
你应该和你的 不确定性 共存。二十三岁,是你人生中拥有最大 人生试错 资本的年纪。你可以轻易地换城市、换工作、换圈子,去尝试各种可能性。错了又怎么样?摔倒了爬起来,拍拍土,第二天又是一条好汉。可一旦你结婚了,你身上的责任和牵绊,会让你做任何决定都瞻前顾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了,你的每一个选择,都牵动着另一个家庭。
我见过太多二十三岁就匆匆结婚的男女。
有的女孩,为了所谓的“安稳”,嫁给了一个她并不怎么爱但“条件很好”的男人。几年后,她看着朋友圈里那些还在满世界疯跑、在事业上闪闪发光的同龄人,眼神里的落寞藏都藏不住。她拥有了物质,却好像失去了灵魂。
有的男孩,因为“到了年纪”或是“女友怀孕了”,稀里糊涂地就当了丈夫和爸爸。他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却要学着去承担一个家庭的重量。他开始变得暴躁、沉默,把所有的不顺心都归结于“如果当初不结婚就好了”。
这才是“23岁结婚”最常见的剧本,而不是什么童话。
所以,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 23岁最佳婚配男女 到底是谁?
如果非要一个答案,我认为是这样的:
是那个能和你一起探索世界,而不是催着你安定下来的人。
是那个支持你追求梦想,而不是要求你为家庭牺牲自我的人。
是那个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敬畏,愿意和你一起去“试错”,而不是急着要一个标准答案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他/她首先得是你自己。当你自己活成了一个独立、完整、闪闪发光的个体时,你遇到的那个人,才可能是对的人。你们的结合,是强强联合,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一个溺水的人抓住另一块浮木。
别急着给爱情一个终身合同,你的青春,才刚刚开业。先好好经营自己这家“公司”,等到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给别人什么的时候,再去寻找那个最合拍的“合伙人”。
到那时,无论你多少岁,都是你的“最佳婚配年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