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你以为结婚就只是两个人看对眼,然后把日子过下去的事儿?错了,大错特错!在我看来,男女之间的婚配竞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它也从来没“过时”,反而愈演愈烈,更像一场没硝烟的“军备竞赛”,每个人都在暗暗较劲,拼命升级自己的“装备”,好在“战场”上抢占有利地形。
女人这边,那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想想,从少女时代,什么“好女不出阁”的传统观念,虽然听起来老掉牙,但潜移默化地,就开始灌输一种“迟早要嫁出去”的心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那更是火力全开。外貌管理?那是基本功,护肤品、化妆品、健身房,那可都是“弹药”。学历、工作、家境,这“硬实力”也得硬。更别提什么情商、厨艺、会生孩子、会持家……简直就是全能战士的培养皿。你看看那些相亲节目,女嘉宾们一个比一个“卷”,介绍自己时,那简直就是一份“荣誉证书”的展示。她们在害怕什么?怕被剩下,怕被比下去,怕自己不够“值钱”。这种焦虑,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社会大环境,是父母的耳提面命,是朋友圈里那些“人生赢家”的炫耀,一股脑儿地往你身上压。
男人那边,也丝毫不逊色。虽然社会上总说“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但在婚配这件事上,男人同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他们的“装备”更偏向于“物质”和“地位”。房子,那可是“阵地”啊!车子,那是“交通工具”,没个像样的,你都不好意思去“谈判”。工作稳定,收入高,这是“经济实力”,是给未来家庭打下的“基石”。至于所谓的“男子气概”、“责任感”,那也是“附加值”,是你这个“品牌”够不够有吸引力。你看那些在婚恋市场上“游刃有余”的男人,往往都是在这些方面“投资”够多的。他们也在竞争,跟其他男人竞争,争取那个“最优解”。一旦条件稍有不足,立刻就被打入“冷宫”,连“参战”的机会都没有。

这竞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场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可能就是一次“情报收集”。一次共同的朋友聚会,可能就是一次“实地考察”。每个人都在不动声色地观察,评价,衡量。你朋友圈里晒的照片,你的穿着打扮,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被“解读”,都在为你的“婚配价值”打分。
更可气的是,这场竞争,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女性因为生育的生理限制,往往在职业发展上容易受到冲击,这就更促使她们在其他方面“加码”。而男性,虽然有经济压力,但总体来说,他们的“可替代性”在某些方面似乎更强一些。这种不公平,又加剧了双方的焦虑和“军备升级”。
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她本来挺优秀的,大学毕业,工作也不错,人也漂亮。但她就是一直没结婚,后来跟我说,她觉得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她看到别人晒名牌包,晒旅游照,晒高学历的老公,她就觉得自己差远了。然后就开始疯狂加班,拼命学习,想把自己的“价值”提上去。我跟她说,你已经很好了,但她就是听不进去。她觉得,如果我不变得更“完美”,我就没办法吸引到那个“完美”的另一半。这种自我否定,这种被裹挟的“内卷”,真让人心疼。
还有个哥们,家里条件挺一般的,但人特实在,会照顾人,也能挣钱。他找对象,一开始挺顺利的,但一谈到买房,他就傻眼了。女方家明确表示,没房免谈。他不是没努力,他攒钱,他加班,但他速度就是跟不上别人的“涨价速度”。最后,他跟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女孩结婚了,他跟我说,他太累了,不想再跟别人比来比去了,就找个愿意跟他在小出租屋里过日子的人吧。这是一种妥协,更是一种无奈。
这场婚配竞争,还在不断演变。现在又有了“颜值经济”,网红脸,P图神器,让外貌的“造假”成本越来越低,也让竞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AI时代的到来,会不会让这场竞争进入新的阶段?谁知道呢。
我常常在想,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为了所谓的“门当户对”,是为了“社会认可”,还是仅仅因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恐婚”心理?当我们把婚姻变成一场“交易”,把伴侣变成“战利品”,我们还能找到最初的那份纯粹和美好吗?
这场竞争,是社会压力下的产物,也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幸福和归属感的渴望。但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爱情本身的味道?或许,有时候,放下那些“装备”,卸下那些“铠甲”,才能真正看见那个值得我们去爱的人,也才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从容、更自在。
别再只盯着别人的“军火库”,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军营”,那里才是你真正能赢得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