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配流行的说法是:婚姻市场里的“潜规则”与真实情感的博弈

这世道啊,谈婚论嫁这事儿,总是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又好像说得头头是道的“说法”在流行。尤其现在,信息爆炸,各种婚恋专家、情感博主、还有朋友圈里不知名的“过来人”,把个好好的人生大事搅得五迷三道。我这老百姓,听着听着,就觉得这婚姻市场,跟古代的状元考试似的,有“潜规则”,有“民间秘籍”,还有各种“标准答案”。

最常听到的,大概就是那句“门当户对”。这词儿,老掉牙了,但怎么听都还有点道理。父母辈那会儿,那真是讲究到骨子里了。男方家是工人,女方家也得是工人;男方家是干部,女方家也得是干部。不然,嫁过去,婆婆就看你不顺眼,觉得你家那点底子配不上她儿子。现在呢?虽然说不那么死板了,但“经济基础”这玩意儿,还是绕不过去。你家存款多少,有没有房,有没有车,这都成了丈量“门当户对”的新标尺。我有个哥们儿,他跟女朋友谈了三年,感情好得很,俩人都奔着结婚去的。结果他妈一听,女方家是外地的,房子也没上海的,就死活不同意。说什么“彩礼谈不拢,以后婆媳关系难搞”,把孩子俩人生生给拆散了。你说,这是真心疼儿子,还是把儿子当成了市场上的“高价值资产”在运作?这“门当户对”,有时候听着,真像是在买卖东西,你得评估对方的“质量”,看能不能“匹配”。

还有那个“男大女小”的说法,简直是深入骨髓。好像男人年纪大了,才“成熟”,才“有担当”,才能给女人“稳定”的生活。女人呢?就得年轻,得“漂亮”,得“生育价值高”。我见过好多例子,女方比男方大个三五岁,就有人指指点点,说这女人“不正常”,说她“嫁不出去”。好像女人的青春和价值,就只能在某个短暂的窗口期里兑现。那男人呢?越老越值钱?这话听着就让人火大。我有个大学同学,比我小一岁,但长得娃娃脸,看着比我嫩多了。他娶了个比他大四岁的媳妇,俩人恩恩爱爱,生了俩娃,日子过得比谁都舒坦。那长辈们呢?还是摇头晃脑,“女的比男的大,以后男人会嫌弃她”。你看,这些“流行说法”,有时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偏见,硬生生地要把生活套进某个僵化的模子里。

男女婚配流行的说法是:婚姻市场里的“潜规则”与真实情感的博弈

“找个老实人嫁了吧”,这话更是神来之笔。什么叫老实人?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不太会哄女人,不太会浪漫,但起码不会出去拈花惹草,也不会把女人当成玩物的男人。这话听着,好像是退而求其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细想一下,是不是也反映了一种对“安全感”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大家好像更愿意选择一个“已知”的、相对“可控”的伴侣,哪怕他不够有趣,不够有情调,但至少,不会突然给你整出个“惊喜”。我有个远房表姐,前几年离婚了,现在一个人带着孩子。她跟我说,她再找对象,就只想找个“踏实的”,能陪着她把孩子养大就行。她不再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想再经历一次感情的“过山车”。这“找个老实人”,说到底,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也是一种对安稳的渴望。

更别提那些“物质至上”的说法了。什么“不谈彩礼的都是耍流氓”,什么“男人没钱就别想娶老婆”。听着,感觉婚姻成了一场赤裸裸的交易。女人选择男人,看的是他的“钱包”;男人选择女人,看的是她的“青春”和“生育力”。这种说法,有时候真的会把爱情这种纯粹的情感,拉到铜臭味十足的菜市场。我有个朋友,她老公当年追她的时候,是真没钱,租着小房子,开着破旧的车。她看上的就是他那股子聪明劲儿,还有他对她那种细水长流的爱。结婚后,俩人一起奋斗,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她常说,要是当初听了那些“物质至上”的说法,她早就错过她老公了。可见,那些流行的“说法”,有时候就是一种噪音,干扰了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还有,现在特别流行“PUA”这个词。好像女人稍微有点要求,男人就开始被说成是PUA;男人稍微有点“手段”,女人就被说成是受害者。这词儿,用得越来越泛化,越来越廉价。在我看来,婚姻这东西,哪有那么多谁 PUA 谁?更多的时候,是两个人价值观、生活习惯、还有性格的磨合。有时候,你觉得对方在 PUA 你,说不定只是因为你们之间沟通出了问题,或者你们对事物的看法根本就不一样。那些流行的“说法”,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了,也把本来可以好好解决的问题,变成了站队和互相指责。

我总觉得,这些流行的“说法”,很多都是站在某个特定角度,或者基于某种普遍的焦虑而产生的。它们就像是给婚姻这艘大船,提供了很多“航海图”,但这些图,可能都是过时的,或者根本就是错的。婚姻这东西,说到底,是个人的事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你想要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你又能承受什么?这些才是最关键的。与其听信那些“流行说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婚姻市场里的“潜规则”?可能存在。但真正的幸福,从来都不是靠遵循什么“潜规则”就能获得的。它需要真诚,需要付出,需要一点点的运气,更需要两个人用心去经营。那些流行的说法,听听也就算了,千万别把它们当成真理,不然,真的会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毕竟,这日子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也不是活在那些“流行说法”里的。有时候,我就是喜欢看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然后一笑而过。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说到底,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男大女小”,什么“找个老实人”,什么“物质至上”,甚至那个泛滥的“PUA”,这些,都只是大家在焦虑中,给自己找的一个个“解释”和“理由”。它们试图让婚姻这件本来很私人的事情,变得好像有了一套公开的“游戏规则”。然而,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我见过太多不符合“流行说法”,却过得比谁都好的人;也见过太多看似“匹配”得天衣无缝,最终却分道扬镳的伴侣。

我坚信,真正的婚姻,是两个人的灵魂能否契合,是能否在漫长的岁月中,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一起成长。那些外在的条件,那些世俗的评判,终究是过眼云烟。当你真正爱一个人,并且这个人也同样爱你,那么,所谓的“门当户对”真的那么重要吗?“男大女小”又有什么关系?“老实人”的踏实,有时候比那些花言巧语更能打动人心。而物质,固然是生活的基础,但如果只有物质,没有爱,那样的婚姻,真的能称得上幸福吗?

所以,我劝那些正在寻觅伴侣,或者已经走入婚姻的人们,少听那些“流行说法”的蛊惑,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的伴侣真正带给你的是什么?只有自己才能给出答案。那些所谓的“潜规则”,也只是旁观者的猜测和焦虑的投射,真正决定你婚姻走向的,是你和你的伴侣之间的互动和选择。别让那些杂音,蒙蔽了你对真爱的眼睛。这人生,短短几十年,能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不容易。别让那些所谓的“流行说法”,成为你追求幸福路上的绊脚石。真的,到最后,能让你感到温暖和安心的,永远是那份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套听起来头头是道的“理论”。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