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高低婚配怎么算的?那些年我们纠结的门当户对,谁说了算?

说起“男女高低婚配”,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看那门槛,到底有多高。以前啊,那叫一个严苛,血统、家产、名声,哪一样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呢?听着是开放了,可心里那道坎,还在不在? 我就纳闷了,这“高低”两个字,到底是个啥标准?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还是朋友圈里的点赞数?是名校毕业证,还是家族谱上的辈分?

我有个发小,叫小李。这孩子,聪明伶俐,模样也俊,就是家里条件,嘿,跟人家姑娘比,差了那么一截。他跟一个姑娘谈朋友,那姑娘,父母都是机关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家在那市中心,好几套房子,平时开的车,那都是几十万起步的。小李呢,父母都是工人,一辈子勤勤恳恳,省吃俭口,也就一套老房子,车子?那都是什么年代的梦想了。

刚开始,俩人是真好,眼瞅着就要谈婚论嫁了,那姑娘的父母,就有点不乐意了。私下里,没少跟姑娘吹风,说什么“门不当,户不对,以后日子不好过”,“女孩子家,图个什么?图的就是个安稳”,“咱们家辛辛苦苦培养你,不是让你跟着吃苦的”。你说这话,多伤人啊!好像小李这孩子,就一无是处,就只配在泥地里打滚一样。

男女高低婚配怎么算的?那些年我们纠结的门当户对,谁说了算?

小李这孩子,也憋屈。他知道自己没人家有钱,可他为人实在,工作也努力,每个月工资不低,而且,他把那点钱,都攒着,想着将来跟姑娘一起奋斗。他觉得,感情这东西,纯粹得很,为什么要掺杂那么多世俗的东西?可他跟姑娘的父母,怎么也说不通。那姑娘呢?夹在中间,也难受,一边是父母的压力,一边是自己对小李的感情,她也迷茫了。

最后,这段感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小李伤心了好一阵子,我陪他喝了不少酒,听他叨叨。他说,“凭啥啊?难道我就不配拥有幸福?难道我努力,就是个错误?”我当时也说不上什么安慰的话,只能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世界这么大,总会有懂你的人。

你看,这“高低婚配”,它真的只是数字的游戏吗?我觉得,不全是。有的时候,这“高”和“低”,是一种无形的隔阂,是一种观念的冲突。人家父母,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希望孩子能过上“他们认为”的好日子。这想法,也能理解,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

但问题是,他们的“好”,就是唯一的“好”吗? 那些所谓的“高”,真的就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吗?我见过太多“门当户对”的婚姻,表面光鲜,背地里,却是冷暖自知。双方家庭条件好,是好事,但如果因为条件好,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那这“高”,就变成了傲慢,变成了偏见。

反过来,那些“低”,也未必就意味着吃苦。很多出身普通的孩子,他们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付出,他们有韧性,有冲劲,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依靠。他们的“低”,反而是他们不断向上攀爬的动力,是他们身上,最闪光的地方。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男女高低婚配”,没有一个硬性的计算公式。它不是一道数学题,也不是一道物理题。它更像是一种,感觉,一种契合,一种,共同奔赴美好未来的默契。

我想,衡量一段关系,“高低”不应该只看起点,更要看过程和终点。看两个人,能不能在同一个频道上,能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看他们,有没有包容,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把对方,放在心上。

我见过不少例子,姑娘家条件好,找了个条件不如自己的男朋友,一开始,家人也担心,可后来,发现这小伙子,人品好,上进心强,对姑娘也好,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那些所谓的“高低”,在真挚的感情面前,有时候,真的不值一提。

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不要考虑现实。毕竟,生活,柴米油盐,它总得顾着点。但我觉得,那个“顾着点”,应该是,一种互相扶持,一种共同成长,而不是,一方仰视,或者,另一方,施舍。

这“男女高低婚配”,归根结底,是看两个人,能不能,一起,走下去。看他们,有没有那个,一起经营,一起创造,一起面对风雨的勇气和决心。那些所谓的“高低”,如果成了阻碍,成了优越感的来源,那它,就是一种糟粕。而如果,它只是一个背景,而两个人,依然初心不改,并肩前行,那它,就只是,一串数字,一个符号。

所以,别被那些陈旧的观念框住了。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灵魂的契合,是价值观的认同,是,两个人,在一起,能让彼此,都变得更好。这才是,最硬核的,婚配标准,你觉得呢?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