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男女婚配现状深度解析:夹缝中的我们,谈爱还是谈钱?

我们,95年生人。最后一批90后,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被推到了一个叫做“适婚年龄”的悬崖边上。往前一步,是柴米油盐和两个家庭的深度捆绑;往后一步,是“大龄青年”的标签和父母每晚八点准时响起的催婚电话。

真的,太难了。

有时候刷朋友圈,看到又一个大学同学、前同事晒出红本本,配文“余生请多指教”,心里那种感觉啊,真不是一句“恭喜”能概括的,五味杂陈,像打翻了调料瓶,有点酸,有点涩,还有点……说不清的慌。这种慌张,不是嫉妒,而是一种对自己未来路径的巨大不确定性。好像所有人都拿到了标准答案,只有你还在考场上对着空白的卷子发呆。

95年男女婚配现状深度解析:夹缝中的我们,谈爱还是谈钱?

所以, 95年男女婚配 ,到底在配什么?

我身边的一个哥们儿,程序员,长相中上,收入可观。去年年底开始,被他妈押着去相亲,见过的姑娘能组一个加强排。他跟我吐槽,现在的相亲,哪是两个灵魂的碰撞,分明是两份资产负债表的对账。一上来,户口、房子、车子、年薪、父母有无养老金,像报菜名一样给你数落一遍。有一次,对方姑娘直接问他:“你这个公积金贷款额度,买三环内的房子首付够吗?”他当时就懵了,一瞬间忘了自己是来找老婆的,还以为是在进行商务谈判。

他苦笑着说:“爱情在首付面前,算个屁?”

这话糙,但理不糙。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赤裸、最骨感的现实。我们是被互联网喂大的一代,看过无数甜到发齁的偶像剧,听过无数关于诗和远方的故事,我们骨子里比任何一代都更渴望纯粹的、精神契合的爱情。可现实呢?现实是,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就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于是, 95年男女婚配 的图景,就呈现出一种极其拧巴的割裂感。

我们的大脑里,住着一个文艺青年,渴望风花雪月,渴望灵魂伴侣,渴望“我养你啊”的冲动和不顾一切。可我们的身体,却被困在KPI、房贷和消费主义的牢笼里,逼着我们成为一个精明的计算器。我们一边在收藏夹里放着“人生必去的10个旅行地”,一边在计算器上按着“结婚到底要花多少钱”。

这种割裂,让我们的择偶标准变得异常复杂和矛盾。

对于男生来说,他们既希望女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事业和思想,最好还能共同分担家庭开销,但潜意识里,又希望她温柔体贴,能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最好别太“作”,情绪稳定是第一要义。

而对于女生呢?要求就更“既要又要还要”了。她们要求男方有经济基础,这不是拜金,这只是在这个毫无安全感的社会里,为自己和下一代寻求一份最基本的保障。但同时,她们又极度厌恶对方身上只有钱的“爹味”和油腻。她们需要情绪价值,需要被理解、被看见,需要的是一个能一起窝在沙发里看电影、能get到她所有笑点和泪点的队友,而不是一个只会说“多喝热水”的ATM机。

你看,我们想要的太多了。精神和物质,我们一个都不想放。我们贪心地想把所有优点都集于一人之身,但我们自己,却也只是个浑身缺点的普通人。

于是,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社交圈里,单身的优秀男女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想“将就”。每一次心动,都会被大脑里的那个计算器迅速地进行风险评估:他的家庭怎么样?消费观和我们合不合?他能接受我加班到深夜吗?我能忍受他打游戏不理我吗?

想得越多,爱得越少。

95年男女婚配 的另一个困境,来源于选择的过剩和信息的爆炸。打开手机,各种社交软件推送着无数个“可能认识的人”。选择看似变多了,但每一次选择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了。我们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这种心态,让我们很难对一段关系投入百分之百的信任和耐心。一点点摩擦,一点点不如意,第一反应不是“我们该如何解决”,而是“我是不是找错人了?”

快餐式的恋爱,正在腐蚀我们建立深度亲密关系的能力。我们习惯了三分钟热度,习惯了“不合适就换”,却忘了,任何一段稳固的关系,都需要漫长时间的磨合、妥协与包容。那种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之所以被我们羡慕,不就是因为它包含了太多如今我们已经失去的,名叫“笃定”的东西吗?

我不想把我们这一代人描绘得过于悲观。事实上,在这一片迷茫和挣扎中,我也看到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新形态。

有的人选择“搭子式婚姻”,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生活上的合伙人,爱情的浓度或许没那么高,但胜在稳定、舒适、彼此尊重。

有的人干脆选择不结婚,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爱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爱好中去,一个人也能活得热气腾腾。他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还有的人,绕过了所有条条框框,依然勇敢地选择了爱情。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上海姑娘,嫁给了一个家境普通的北漂男孩。领证那天,没房没车没彩礼,只有两个人在出租屋里,点了一份豪华版麻辣烫庆祝。她说:“我知道未来会很难,但只要一想到是和他一起,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她酷毙了。

归根结底, 95年男女婚配 的症结,不在于我们是该谈爱还是谈钱,而在于我们能否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保有爱与被爱的勇气。钱很重要,它决定了婚姻的下限;爱同样重要,它决定了婚姻的上限。

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注定要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不断摇摆、求索。我们可能会犯错,会走弯路,会因为一次次失望而变得犬儒。但没关系,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最重要的,是在这场名为“婚姻”的人生大考面前,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别被外界的声音裹挟,别被年龄的焦虑绑架。想清楚了,无论是选择一个人潇洒前行,还是选择两个人携手共渡,那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最正确的答案。

至于我?我还在那片迷雾里摸索着。但至少我知道,我不想只为了找个人分担房租而结婚,也不想因为一句“我养你啊”就放弃自己看世界的权利。

我在等那个能和我一起,一边算计着下个月的房贷,一边还能在阳台上喝着啤酒聊聊宇宙和梦想的人。

我相信,他一定在来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的。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