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传说中的 中国单身男女婚配表 ,你别到处找了,它不存在于任何一张A4纸上,却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精准地刻在每个混迹于 相亲市场 的都市男女心里。它是一张无形的、血淋淋的、效率高到令人发指的Excel表,每个单元格都填满了 户口 、 房产 、 学历 、 年薪 这些硬邦邦的“通货”。
说白了,这不是找对象,这是上市前的尽职调查。
你以为你在咖啡馆里相亲,聊的是电影和旅行?别天真了。空气里飘着的,全是资产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味道。你面前那个笑意盈盈的人,大脑后台正在光速运转,把你从头到脚扫进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然后“啪”一声,给你打上一个标签:A男,B女,C男,D女……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张隐形却又无处不在的“表”到底是怎么个玩法。它根本不是一个平面的表格,它是一个金字塔,一个等级森严、几乎无法逾越的 鄙视链 。
金字塔顶端:A男与A女
A男,通常是不用出现在相亲市场的神。他们可能是手握权力的中年人,可能是财务自由的创业新贵,也可能是家底殷实到几辈子不愁的“继承者们”。他们的婚配选项,几乎是向下无限兼容的。他们可以选精致的B女,可以选年轻漂亮的C女,甚至可以选一个除了美貌一无所有的D女。主动权,牢牢攥在他们手里。他们找的不是合伙人,是奖杯,是基因的优化,是生活品质的点缀。
A女呢?情况就复杂了。顶配的A女,往往是美貌、高知、家境优越的结合体。她们自身就是豪门。但她们的择偶池,却窄得可怜。她们能看上的,只有A男,甚至A+男。可A男的选择那么多,凭什么非你不可?所以,很多A女最后要么强强联合,缔造商业传奇;要么,就成了最优质的“剩女”,在自己的城堡里孤芳自赏。她们不是嫁不掉,是“配不上”。这种“配不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金字塔中坚:最焦虑的B男与B女
这,才是 相亲市场 的主力军,也是最 内卷 、最痛苦的一群人。
B男,一般指985/211毕业,在大厂或金融机构工作,年薪50万起步,靠着“六个钱包”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买了房(或者正在买房的路上)。他们是世俗意义上的“绩优股”。但他们累啊。工作996,生活007,唯一的念想就是找个“门当户对”的B女,两个人一起还贷,一起鸡娃,完成人生的KPI。
他们的目光,会死死盯住B女。对于C女,他们可能会觉得“不错”,但内心深处总有点不甘,觉得自己的奋斗“不值”。对于A女,他们想都不敢想。
B女,和B男一样,是另一个维度的“绩优股”。她们通常有着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良好的教育背景。她们经济独立,精神也独立。但这张 中国单身男女婚配表 对她们的恶意,是最大的。她们向上,够不着A男;她们平视,B男又总觉得她们“太强了”或者“不够年轻漂亮”;她们向下,找C男?那简直是对自己前半生努力的背叛。
所以你会在相亲角看到最吊诡的一幕:各方面条件都堪称完美的B女,反而成了被挑剔得最厉害的商品。年龄,是悬在她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们的优秀,在婚配这张表里,居然成了负资产。简直了。
金字塔基座:挣扎的C男与C女
C男C女,是这个城市里最庞大的群体。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尚可,生活谈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去。他们是那种你我身边最常见的朋友。
C男最大的痛点,往往是 房产 。没有房子,在相亲市场上就像没穿盔甲就上了战场,基本是炮灰。他们可能会被要求“有上进心”,这三个字翻译过来就是“未来买得起房的潜力”。
C女呢?她们的要求往往最朴素,也最实际:找个差不多的男人,安稳过日子。但现实是,B男看不上她们,C男又可能被房子卡住,而D男……她们也不愿意“扶贫”。她们在夹缝中求生,不断降低标准,却发现连“差不多”的男人,都成了稀缺资源。
被无视的底层:D男与D女
D,在表格里,约等于“disqualified”——无资格入场。
D男,可能是收入不高、没房没车、来自小镇的青年。他们或许善良、有趣、有才华,但这些软实力在这张冷冰冰的表上,权重为零。
D女,可能是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或者外形普通的女性。她们在婚恋市场上,几乎是隐形的。
他们是被这个残酷游戏第一轮就筛掉的人。但吊诡的是,脱离了这张“表”的束缚,他们之间反而最有可能产生纯粹的爱情。因为当一切物质条件都拿不出手时,剩下的,就只有人和人了。
这张表,到底是谁画的?
是丈母娘吗?是社会压力吗?是我们自己吗?
我想,是我们所有人。
我们一边咒骂着它的冷酷,一边又在用它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被别人衡量。我们把婚姻当成了一场资源置换,一场风险投资。 门当户对 这个古老的词,在今天被 学历 、 年薪 和不动产证重新定义,并且被执行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彻底。
那个北京公园相亲角的著名 鄙视链 ——“京籍京户有房”>“京籍无户有房”>“外地户口有房”>“没房的,我们不聊了”——就是这张 中国单身男女婚配表 最赤裸的线下实践。那个“属羊的不要”,更是把荒诞剧推向了高潮。
我们真的被异化到了这种地步吗?
我见过一个在互联网大厂做到P8的朋友,年薪百万,有房有车,妥妥的B+男。他对我说,他相亲了不下三十个姑娘,每次坐下来,都感觉对方在用X光扫视他,评估他的资产负债表和未来现金流。他感觉自己不是在找老婆,是在找CFO。那种疲惫,是赚再多钱都无法弥补的。
我也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留学回来,在律所工作,B+女。她说,她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你这么优秀,肯定眼光很高吧?”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这么优秀,肯定很难搞吧?” 她的优秀,成了原罪。
所以,这张 中国单身男女婚配表 ,它不仅仅是一份择偶指南,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功利和不安。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给每个人定价,然后进行最优匹配。它剔除了一切不确定性——比如爱情。
逃得掉吗?很难。只要你还在这个社会的洪流里,就或多或少会被这张表所裹挟。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在心里撕掉它。在每一次“匹配”之前,先问问自己,你是在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还是一个能让你在深夜里卸下所有防备、笑出声或者哭出来的人?
那个能让你做回“人”的瞬间,比填满任何一张完美的表格,都重要得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