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每逢家里有个表妹堂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耳边就总能响起那些老掉牙的调调。什么叫“老掉牙”呢?就是那些听起来好像是祖宗十八代就传下来的 男女之间的婚配俗话 ,它们像一张张无形的大网,把我们这代人,甚至未来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罩了进去。我琢磨着,这些俗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成了的,里头藏着多少代人的生活智慧、多少血泪经验,也藏着多少世俗的偏见和无奈啊。
就拿 “门当户对” 这四个字来说吧,听起来,带着一股子旧社会铜臭味儿。可你说它完全没道理?还真不是。我见过太多情侣,最初爱的死去活来,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结果呢?一踏入婚姻,生活的鸡零狗碎立马把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碾得粉碎。她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却要计算着柴米油盐;她从小在艺术熏陶里长大,他却觉得看电影不如打游戏。这不是钱的事儿,是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看世界的方式,都南辕北辙。一个出身书香门第,一个浸润市井烟火,即便真心相爱,那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也需要极大的包容和智慧才能弥合。我有个朋友,她妈从小教育她,找对象首先看家风,看对方父母是怎么待人接物的。当时我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封建糟粕。现在想来,老人家看重的,其实就是 “门当户对” 背后所折射出的教育背景、家族观念、乃至社会阶层,这些东西确实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处事原则。婚姻啊,它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社会圈子的融合。若这“门”和“户”相差太远,光凭一腔孤勇的爱情,很多时候真的撑不住。
再说说 “郎才女貌” ,这个词儿,似乎带着点罗曼蒂克的色彩。男的要有才华,女的得生得俏丽。这多好啊,俊男靓女,夫唱妇随。但“才”和“貌”这东西,又有多靠谱呢?美貌,花无百日红,再美的容颜也抵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年轻的时候,一张脸蛋确实能让你在人群中多被看两眼,甚至能为你赢得不少机会。可婚姻是过日子,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面对琐碎和磨砺,那时候,你的美貌还能当饭吃吗?至于“才华”,这更是一个玄之又玄的词。是会写诗作画的才华,还是赚钱养家的才华?是口若悬河的辩才,还是修身齐家的能力?我认识一个文艺青年,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但他生活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结婚后,所有的家务和经济压力都落在了妻子身上。他是有才,可这“才”在婚姻里,似乎就有点“无用武之地”了。反倒是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才华横溢”,却踏实肯干、有责任心的男人,在婚姻里显得弥足珍贵。而女人呢,也绝非仅凭一张脸蛋就能维系长久的 婚配 。内在的修养、善良的品格、独立的人格,这些才是让一个女人在婚姻里真正发光发亮的“美”。所以, “郎才女貌” ,在我看来,仅仅是吸引力的第一层滤镜,它绝对不是决定一段婚姻是否幸福的最终权重。

还有一句俗话,尤其直白,甚至带着点残酷的现实主义味道: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这话,在过去的年代,简直就是女人的生存法则。没法子,那时女性地位不高,经济不独立,婚姻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出路。找个能遮风挡雨的男人,能有口饭吃,有衣穿,就是最大的愿望了。然而,时至今日,社会天翻地覆,女性早已撑起了半边天,甚至能自己买房买车,何须依附男人来“穿衣吃饭”?但你仔细想想,这句俗话里深藏的,其实是人类对“安全感”和“物质基础”最原始的渴望。哪怕现在女人再能干,找对象时,对方的经济能力,有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不是有潜力,依旧是很多人悄悄在心里打分的点。嘴上说着“不看重钱”,但谁不想过得轻松一点呢?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婚姻 这东西,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去支撑的。你不能说它拜金,这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正视。那些口口声声“爱情至上”的人,一旦发现囊中羞涩连房租都付不起时,爱情的火焰又还能烧多久?所以,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褪去了其字面上的旧时代悲凉,其实折射出的是婚姻里亘古不变的 “现实” 底色,它提醒我们,感情再好,也得落地生根。
当然,还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这种带着浓厚社会压力的 婚配俗话 。好像人活到某个岁数,就得按部就班地走入婚姻殿堂,不然就是异类。我身边就不少这样的例子,因为“年纪到了”,因为父母催得紧,匆匆忙忙找个人把自己“嫁”了或者“娶”了。结果呢?不是貌合神离,就是最终以离婚收场。婚姻不是完成任务,它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重要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有的二十出头就遇到了真爱,有的三十好几才发现那个对的人。社会压力固然存在,但如果为了所谓的“到了年纪”而草率进入婚姻,那不是对幸福的追求,反倒可能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这些 男女之间的婚配俗话 ,千百年流传下来,有些被时代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有些却依然坚如磐石,甚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解读。它们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必须遵循的教条。它们更像是一面面棱镜,折射出人性在爱情与婚姻面前的复杂面向。既有对物质的考量,有对门第的讲究,也有对才华与美貌的欣赏,更有对社会规训的屈从。
我总觉得,我们这代人,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选择多了,诱惑也多了,但困惑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 婚配俗话 ,我们大可以批判,大可以反叛,但绝不能对它们一无所知。因为它们就是我们文化基因里的一部分,是过去的人们对 婚姻 本质的探索和总结。它们是警示,也是提醒。也许它们描绘的,是你我都不屑一顾的旧世界,但它们所触及的人性深处对稳定、对幸福、对价值的渴求,却从未改变。
最终的 婚配 选择,还得回归到个人。那些俗话,听听就好,偶尔琢磨琢磨,吸取点智慧。但至于要怎么走,要和谁走,这份决定,永远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愿我们都能在这些俗话的背景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烟火,那份独一无二的,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 爱情与婚姻 。
发表回复